文/王瓊慈
一轉眼,雨停了,窗外陽光燦爛,絲毫不見前半個月台灣陷於風雨的摧殘,時間如白駒過隙。
成語「白駒過隙」大家耳孰能詳,「白駒空谷」則較少人知道。白駒,在字面上有幾種意思:一指白色的馬,如「皎皎白駒,食我場苗」;二指時間,源自《莊子‧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三比喻有才能的人不出仕,隱居於山林深谷之中,如《詩經‧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後亦反喻賢者因出仕而谷空,《文選》:「白駒空谷,振鷺在庭。」。
賢才能否出仕,需要機會和意願,端看賢者和領導者之間的關係。秦昭王五跪得范睢,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然而也有許多賢才追求自由,不願出仕,比如莊子,在許多寓言如「曳尾於塗中」、「樗樹之用」中,表明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不願被束縛的志向。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歸園田居,亦是如此。
也有賢才一生致仕,卻因復國抱負和個人功名無法伸展而多嘆。陸游〈寄題胡基仲故居〉:「憶昔公來一束書,蕭然不復畜僮奴。浮雲每嘆成蒼狗,空谷誰能縶白駒?才氣沙塵埋巨闕,文章林壑吼於菟,旅墳三尺雲門寺,又見離離長綠蕪。」李白的〈九日龍山飲〉:「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也是無法伸展長才而飲恨。
去留之間,是機緣,也是抉擇。《詩經‧白駒》:「皎皎白駒,食我場藿。縶之維之,以永今夕。所謂伊人,於焉嘉客?」想要留住一個人,難道把馬繫住了就能達到目的嗎?如果緣分夠,可以一起憂國憂民,創造夢想、寫下歷史,如劉備與諸葛亮,雖然時間短暫,依然可寫下不朽功績。
余天有一首歌〈能不能留住你〉:「你好比手中沙,雖然緊緊把握住,它也會無情的悄悄地流失……」如果沒有維繫的理由,就算留住了人,心也不在。日劇《初戀》男主角在沙灘上寫下六十億分之一,告訴女主角:「遇到靈魂伴侶的機率據說是六十億分之一。」因為心意相通,多年後重逢,終於有機會共度人生。
安靜的校園,耳邊傳來鳥鳴啾啾,突然想起王從叔的〈阮郎歸〉:「風中柳絮水中萍。聚散兩無情。斜陽路上短長亭。今朝第幾程。何限事,可憐生。能消幾度春。別時言語總傷心。何曾一字真。」在光陰的洪流中,你想留住什麼?有些人有些事,在時間法則中奔流而去,身為凡人的我們,只能盡力付出,不必講究天長地久,不必繫留白駒,當下聚則聚,散則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