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揚
到行天宮拜拜,雙手合十,正準備向關聖帝君默默報告此行目的時,耳邊忽然傳來一段清晰的祈禱聲:
「……拜託恩主公保佑我不要被鬼抓走、不要讓鬼來害我……」
不由自主轉過頭,看見一位年輕人正虔誠跪拜著,喃喃祈求。他眼中閃著不安與懇切,讓我一時忘了自己原本想對神明說些什麼。
這突如其來的插曲,像一把鑰匙,打開了自己記憶深處的抽屜——那些關於「害怕」的往事一一浮現。
小時候,獨自在家,夜裡沒有電視或收音機的聲音壯膽,總疑神疑鬼盯著牆角的陰暗角落,或架高的床底深處,深怕什麼東西突然冒出來嚇人。
青少年時期,家住半山腰,天黑放學回家得走過一段沒路燈的山路,總是戰戰兢兢,心跳加速。若遠遠見到有人同行,那瞬間竟會如釋重負,不自覺快步追上。
大學住宿時,有一晚睡到半夜,突然感覺脖子僵硬、胸口沉重,四肢無法動彈,眼睛也睜不開——那是我第一次經歷「鬼壓床」;雖然了解是醫學上所說的「睡眠癱瘓」,但當下的我只能在心裡一遍遍默念「阿彌陀佛!」
後來當了父母,孩子還在念幼稚園的年紀,有時半夜聽見樓上鄰居腳步聲,他就慌張地跑來我們床邊,小聲問:「那是什麼聲音?我好怕。」我總會牽著他的小手,帶他回房,輕拍他的背哄他入睡,心疼他像當年的我一樣,也要面對這些虛幻卻真切的困局。
即使到了現在,跟老伴出門旅遊,每次進旅館房間前,我們還是會照著傳說上的叮嚀──敲三下門,嘴裡念著:「不好意思,打擾了!」心裡再補上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像是一種安定內心的儀式。
回過神來,再望著身旁那位年輕人,很能同理他的不安,因為那也曾是我經歷過的真實片段。所幸,困局都有盡頭,大多數的我們總能走過來。
看他還不停念著同樣的禱詞,我只有默默在心中替他祈願——願恩主公保佑他早日找到出口,走出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