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聖䴉 不速之客玩捉迷藏

文/朱莉雅  |2025.02.16
776觀看次
字級
群聚生活、築巢的埃及聖䴉聲勢十分驚人。圖/林務局
嘉義東石海邊航拍密密麻麻3000多隻令人頭皮發麻的埃及聖䴉及其窩巢。圖/陳建樺
台灣沿岸河海口都有埃及聖䴉的蹤跡。 圖/林務局
在鳥蛋上塗油防止孵化,最後失敗收場。圖/林務局
埃及聖䴉因鐮刀型口喙而被稱為巫婆鳥。 圖/林務局
埃及聖䴉雖不是自己想來台灣的,卻對本土生態環境形成重大威脅。圖/林務局

文/朱莉雅

40年前,國內一家私人動物園,引進6隻觀賞鳥類埃及聖䴉(音同玄),卻意外在1984年某個颱風天,因籠舍毀損而逸出野外,經過幾十年的繁衍,族群一度壯大到驚人的近2萬隻,台灣沿海幾乎都可見其蹤跡,每逢春天繁衍期,航照圖中沿海林木樹冠上的窩巢幾乎一整片白,密集程度令人頭皮發麻。

神聖動物移地成禍害

埃及聖䴉原本是分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與伊拉克東南部的一種朱鷺,又名埃及聖朱鷺、埃及聖鷺、聖䴉、巫婆鳥(黑色長嘴彎如鐮刀,側面看去也像巫婆的鷹勾鼻)。牠們在古埃及備受尊敬,經常被製成木乃伊當做智慧之神托特的象徵。

埃及聖䴉在原棲地屬於保護物種,但被引入到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美國與台灣後,因適應生態環境能力強悍,沒獵物時會找尋垃圾補充食物,因此逐漸在各個地區成為強勢入侵種,不但造成大西洋沿岸國家皆有埃及聖䴉入侵繁殖的野外族群分布,在南歐也破壞了燕鷗等動物的棲息地,且與牛背鷺及白鷺競爭築巢的地方。

埃及聖䴉在台灣逸出野外後,開始在野外繁衍。

野外無天敵繁衍失控

由於幾乎沒有天敵,陸續在台北關渡至新竹等地河海口有野外目擊紀錄,2010年代後,在台灣西部濱海各縣市沿岸皆可看到蹤跡,數量最多時一度衝破1萬8000隻,嚴重擠壓台灣原生鳥類的生存空間。

2019年起,林務局開始啟動移除計畫,起初成效不佳,第2年起和獵人合作,大量清除個體及樹枝窩巢,至2021年底,合計花費超過新台幣7000萬元經費,清除1萬7000餘隻,一度估計野外只剩下幾百隻,有望完全成功清除,成為全球第一個清除埃及聖䴉入侵的國家。

清零不易互相捉迷藏

可惜自此之後,林務局雖每年訂定當年底清零目標,不讓曾是智慧象徵的埃及聖䴉,有群聚繁殖的機會,可惜3年多來卻始終難以完全清除,一些漏網之魚的零星個體,逐漸變成「捉迷藏」高手,使清零工作變得困難。

原因是,經過和人類幾年的纏鬥後,四散逃逸的殘存埃及聖䴉,如今警戒心都變高了,不但看到獵人就迅速飛走,而且懂得四處分散,減少群聚──中部以北大多零星分散在關渡一帶,南部剩餘的少數族群,則散居在雲林、嘉義、台南、屏東……等縣市海口。

有些埃及聖䴉更機警聰明,學會融入或藏身在白鷺鷥或冬季候鳥如黑面琵鷺族群中,避免遭到滅殺。此外,當聽到獵槍的動靜、溪流中傳來開船的引擎聲,埃及聖䴉更會保持戒備,甚至改變繁殖期間的築巢行為模式……使移除難度變高。

賴群眾合力覓蹤通報

林務局保育組表示,每年3月至8月通常是埃及聖䴉的繁殖季,但光靠公部門增加巡查次數,加強掃盪,恐難以完全清零,因此需要各地鳥友通力合作,當看到埃及聖䴉蹤跡時,可前往「外來鳥種埃及聖䴉防治宣導」FB粉專通報發現日期、時間、地點、數量,林務局將會派人去移除。

林務局保育組指出,最近兩個月,埃及聖䴉僅在淡水河流域、桃園竹圍、高美溼地、大成溼地和高屏溪口等地有被觀察記錄到,目前野外數量的確明顯減少,然而仍需要更多的目擊回報資訊,幫助移除團隊更有效定位目標,以維護本土生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