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淑媛
七月宜蘭陰雨霏霏。夜晚我們在烏雲遮擋的星空下,聽著一位挑戰營夥伴和孩子們,說一個星星和月亮的故事。
他告訴孩子們,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沒有誰可以因為任何原因嘲笑你的不同。即便我和別人不同,我也可以成為點綴天空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我們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漸認識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有著什麼樣的特質。
那場營隊有個特殊的孩子,因為其有話直說且缺乏團體共住觀念的性格,而使其他孩子都不怎麼和他說話。有位小孩甚至帶領其他小男生口頭霸凌他,使得那位小孩忍無可忍,便向場控要求換房。雖然換房後確實解決了一半的問題,但是他也承受了不少的言語挑釁,讓他無法投入整場營隊。
結業典禮當天,我負責幫他一起完成他的分享作品文案。當我在聽他頭頭是道的分享呈現內容及安排的構思時,赫然發現他是一個很有想法且思想成熟的孩子。他不會因為其他小孩霸凌他而與人起肢體衝突,而是會找大人協助解決。我才發現我僅觀察到這孩子表面的特質,並未深入的去了解他最真實的面貌。
我喜歡在營隊中和大家共同完成很多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夥伴們在營隊開始前的準備,以及在孩子們回家後或夜深人靜時,圍在一起討論明天該如何做得更好的瞬間;或是孩子們因為突破自己而滿足的神情,以及投入在某件事情中流露出的認真、歡喜的神情,都讓我為之感動。
我在每場營隊前,都很期待自己家的小孩可以乖乖地聽老師的話。但實際上的狀況總是天差地遠。他們有的想法多端,卻無法坐下來好好聽其他人表達;有的玩得很嗨後便很難冷靜下來,而我們身為他們的「老師」,總是要一次次的體諒和包容他們。但我也發現若這中間沒有對緣起的觀察,我們總是會陷入對表象的誤會,而沒有考量孩子的背景對他的行為動機有何影響。
七月的夏天天氣雖然變化莫測,但也阻擋不了每個閃閃發光的星星,在一望無際的天空中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