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情說愛 4-3

文/星雲大師 |2025.08.14
51觀看次
字級
愛是有層次的,我們從凡夫的愛到聖賢的愛,再進而到出世的羅漢的愛;羅漢、菩薩的情愛就更超越了。圖為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十八羅漢園區。圖/人間社記者周云
圖/AI生成/喜心

文/星雲大師

我自己幼年出家,也受過這樣的教育。我們到戒場受戒的時候,戒師們坐成一排,嚴陣以待的盤問我們:「你們來受戒是自己發心來的,還是師父叫你們來的?」

有人搶著回答說:「老師慈悲,是弟子自願發心來受戒的。」

戒師聽了,不發一語,拿起藤條,就是一頓抽打,然後說:「你好大膽,你師父沒有叫你來,竟然敢來。」

換了另一位戒師,同樣地問你:「你來受戒,是自己要來,還是你師父叫你來的?」

看到剛才有人被打了,心有戒懼,趕快見風轉舵,小心翼翼的回答說:「老師慈悲,是家師要我來受戒的。」

自以為回答得很好,誰知道又是一頓毒打,邊打邊說:「如果你師父不叫你來受戒,你就不來受戒了嗎?」低頭一想,也有道理,如果師父不囑咐自己來受戒,難道自己就不知道發心了嗎?

再換一位戒師,仍然是同樣的問題。有了兩次的經驗,這回趕忙靈巧的說:「師父叫我來受戒,弟子自己也發心來求戒法。」

這樣的回答一定萬無一失了?出乎意料的,又挨了一頓打,打了之後還說:「你很滑頭。」

這一關總算過去了。到了另外一位戒師那裡,話題轉變了:「你過去有沒有殺生過呢?」

殺生罪孽深重,怎麼能說殺過生呢?趕忙搖頭說:「沒有!」

「你從沒踏死一隻螞蟻,從沒打死一隻蚊子嗎?分明說謊!」

於是又是一頓打,說謊該打,倒也心服。又換了一位,還是同一問題,只好照實承認:「報告老師,弟子殺過生。」

「罪過喲!罪過喲!」

鞭落如雨下,到了最後,不論戒師問什麼話,根本就不想回答了,只能無可奈何地說:「老師,您要打儘管打好了!」

我們所受的那種教育,是以無理來對待有理,是以無情來對待有情。在無理、無情的情形之下都肯低頭,那麼在真理面前還不能信受奉行嗎?老師的無情無義,實際上,是為了度化我們這些頑強的有情眾生所用的權巧方便,這種無情,其實是一種大慈悲!我自己經常覺得很幸福,因為我們受過這樣嚴格的教育,好比廢銅爛鐵被投擲在大冶洪爐中燒煉成鋼一樣,雖然艱辛,今日回想起來,實在是一種福報。

對於現在的青少年們,我覺得最大的損失,就是在教育裡缺少了接受磨鍊的精神,而這種恨鐵不成鋼、陶鑄後學的大慈悲,是需要更大的愛的力量。

三、人間羅漢的情愛

愛是有層次的,我們從最初夫妻之間深深的愛,擴大到兄弟姊妹,再擴大到親戚朋友,擴大到鄰居、同胞、全國人民,再擴大到一切的動物、一切的眾生。我們從凡夫的愛到聖賢的愛,再進而到出世的羅漢的愛;羅漢、菩薩的情愛就更超越了。

我們常常禮拜的地藏菩薩,他在安徽九華山修行時,崇山峻嶺之間,人煙稀少,只有一、二個童子跟他一起居住。有一天,幼小的童子住不慣深山想要下山去。地藏王送這童子下山,並贈他一首詩:



空門寂寂汝思家,辭別雲房下九華。

愛向竹欄騎竹馬,懶於佛地聚金沙。

添瓶澗底休撈月,烹茗甌中罷弄花。

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



從這詩裡,我們可以看到菩薩羅漢的心腸,他們的情愛是怎麼樣呢?這首詩的意思是說:佛門太寂寞了,所以你會想念家鄉。現在你告別了像雲一樣高的我們的居處,離開九華山。你喜歡回去像小孩子一樣的騎竹馬遊戲,不願在黃金寶地,聚沙成塔的修行作功德。

你回去之後,拿著花瓶到有水的溪澗邊去換水的時候,不要去空撈那澗水上的明月。人間是虛幻,不是真實的,你洗鉢的時候,看到花花樹樹的倒影,也不要以為池塘裡面有一個真實的花花世界。你好好去吧!不必流淚,我住在九華山上自有陪伴我的人,你看天上的雲、天上的霞,還有那輕飛的煙,大自然不都是可以陪伴我的嗎?

像這樣的菩薩羅漢,他們體諒人情,愛護幼小的少年,給予他安慰,所說的話,字字句句都很超越。

唐朝的道積法師,住持益州福感寺的時候,收容了許多痲瘋病人,一個個身上腐爛發臭,道積法師不但不嫌惡他們,與他們同吃同住,而且耐心替他們薰沐治療,絲毫不覺厭煩。風聲傳開,許多信徒紛紛躲閃不敢接近。

有人問道積:「法師,你天天跟些又爛又臭的痲瘋病人在一起,難道你不怕被傳染嗎?」

道積微微笑道:「所謂清淨與臭穢,全是人的心識作用,心中沒有憎厭,哪裡來的怨恨?心田清淨,處處清淨,我一個出家人如果連這點瞋妄心都放不下,連這點慈悲心都提不起,豈不有愧道法?」

這些聖者的胸懷高曠,他們的慈悲是平等的,他們對物我生命都是一樣看待的。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