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麗蕙綜合報導】日本家喻戶曉的三大怪談之一《牡丹燈籠》,曾多次被改編成歌舞伎、落語、小說、漫畫及電影等。如今,台灣不貳偶劇也將聯手日本偶師金川量,以古典掌中戲為主體,融入梨園戲、南管琵琶和日本能樂,用當代劇場手法重新詮釋這齣台日志怪偶戲,十六、十七日將在台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演出。
《牡丹燈籠》故事原型來自中國明代禁書《剪燈新話》中的〈牡丹燈記〉,流傳到日本後,雖改編版本眾多,但大多保留女鬼夜提牡丹燈籠找愛人的奇情段落。
不貳偶劇由團長郭建甫說,鬼故事大家又怕又喜歡,戲偶也是,常常給人比較陰森的感覺,但動起來又引人注目。這次的台日合作,是不貳偶劇繼《道成》後,再次與金川量合作,以日語說書、泉州話對白、南管吟唱,三名偶師也將化身白臉、光頭的幽魂,人偶同台分飾多角,與手持燈籠、飾演丫環的梨園戲演員共演。
郭建甫表示,這次改編重新詮釋人物關係,改為糊紙匠和歌伎的故事,在男女之情外也欣賞彼此的「才華技藝」,並從人性化的角度,講述萬物皆有情,超越生死陰陽的多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