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華盛頓郵報》9日獨家報導,根據獲得的政府內部文件,美國總統川普肆意利用關稅作為美國權力工具的範圍,恐比已知的更廣泛,涵蓋一系列國安目標及個別公司的利益。談判文件顯示,川普政府計畫促使包括台灣、印度和印尼幾國政府,增加國防開支或採購更多美國軍事硬體。
在一份8頁的「補充談判目標」清單中,美國官員承認,貿易協議將涵蓋包括軍事基地、傳統上不會出現在貿易協議中的議題。官員還討論施壓其他國家,為特定企業提供特許或專利權,包含全球十大石油生產商之一的雪佛龍(Chevron)與美國科技富豪馬斯克的星鏈。
美國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主席柯特勒說,「這是我首次在貿易協議中看到這類要求。在談判桌上通常不會講這些事」。
美促韓增軍費 支持駐軍部署
根據美韓貿易協議初稿,南韓應該有被美方敦促支持駐韓美軍,目標之一包括要求南韓發表聲明支持駐韓美軍的「彈性」部署,以更好地圍堵中國大陸及北韓。華府還希望首爾增加軍費,從去年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6%增至3.8%,並每年增加分攤駐韓美軍基地的費用。
部分川普政府官員曾設想利用對柬埔寨的49%關稅為籌碼,施壓柬國「允許美軍定期進出雲壤海軍基地,並禁止大陸軍隊在雲壤以外部署」。雲壤海軍基地坐落於柬埔寨西哈努克省西哈努克市東南部的一個半島上。美方計畫施壓以色列「移除中國對海法港的持有權」,並對中方掌控的澳洲達爾文港表示關切,要求澳洲政府釋出重新檢視該港經營安排的訊號。
海法是以色列北部沿海城市,中方國營企業「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在2015年獲得海法港一處新自動化貨櫃處理設施25年經營權。澳洲達爾文市輪流駐有約2500名美軍陸戰隊員,中國崑崙集團於2015年簽下在達爾文港為期99年的經營租約。
美媒Politico於9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1月回任後推動大幅調整關稅稅率,包括日本、南韓與印度的至少30國砸數千萬美元聘請接近他的遊說人士,試圖藉此減免關稅,卻大多成效不彰。
美國與印度戰略夥伴關係論壇(USISPF)執行長阿吉認為,目前華府領導高層似乎逐漸打破傳統行事方式,不只在商業上,外交也是,過去試圖施加影響力的模式似已行不通。
印度砸重金遊說 難逃高關稅
印度與加拿大砸大錢聘請遊說與公關公司,最後卻仍難逃高關稅。印度4月花180萬美元(約新台幣5420萬元)聘請和川普關係最親近的顧問之一米勒,仍因美印未談成協議,以及因印度至今大買俄油,使印度輸美商品關稅大增至50%。
一位共和黨遊說人士提到,與川普談判需改變思惟,不該墨守成規,也不該對談判時的變化感到惱怒。該人士舉薛恩鮑姆為例說,她以領袖間直接對話取代對抗,接受川普重塑雙邊貿易關係的前提,效果更佳。這種通話往往更能直接打動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