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荷葉邊老師
每當多雨時,總令我想起大伯父種的韭蘭。
大伯父愛蒔花弄草,小時候偶爾去大伯父家,我總喜愛去觀賞他的花園,而當時年紀尚小的我不解的是,他的浪漫玫瑰園內,為何以韭菜當作花圃的圍邊點綴植物,豈不煞風景。
很多很多年後,在某次連日多雨的日子,新聞報導著盛開的韭蘭映入眼簾,我才恍然大悟:大伯父玫瑰花壇邊緣植物原來是韭蘭。不禁暗笑自己當時的迂,原來不懂浪漫的人是我。
韭蘭的花期主要是在夏季到秋季,在氣溫高、氣壓低、水分蒸發量較大的情況下,鱗莖內的開花激素濃度較高,進而刺激了花芽生長,故常在大地久旱的雨後盛開,而韭蘭沒有開花的時候,葉子和韭菜神似,而我在大伯父家沒有見過韭蘭開花,便誤認為那是韭菜。
而經過了這麼多年才知道的答案,著實令人雀躍不已,卻也提醒我:有多少事情,僅僅看到了表面便快速地下了判斷,但有些事情就像韭蘭一樣,它們需要時間才能展現出真正的面貌。
當我們隨時光靜靜流轉,學會耐心等待,可能就像韭蘭等待合適的時機悄然綻放一般,答案便在不經意間悄然浮現。
現在,大伯父的花園早已荒蕪,但在炎炎夏日的雨後,總還是會想起那韭蘭,那教我「不要急於一時、要學會等待答案」的韭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