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新書《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熱銷,引發許多女性的共鳴,書中提及「蠟燭型人格」、「過度承擔」與「情緒勞動」,道出許多女性在家庭與職場間的壓力與掙扎。
精神科醫師洪敬倫指出,這不僅是文化現象,更是亟需重視的心理健康議題。許多長女或家中體貼的女兒,常承擔照顧家人、穩定情緒的角色,這些責任帶來的慢性壓力,常超出身心負荷極限。
「蠟燭型人格」形容這些女性看似能幹,內心卻孤獨壓抑,長期過度承擔可能導致自我價值扭曲,甚至引發焦慮、憂鬱或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
洪敬倫認為,日劇《阿信》中始終堅忍的形象不切實際,提出三要訣幫助女性自我照顧:劃定界線:界線是愛的延伸,給關係喘息空間。停止自我苛責:接受「人無須完美」,培養心理彈性。釋放情緒:透過書寫、運動或親近大自然,預防身心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