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汙染80億噸 回收不到1成 |2025.08.05 語音朗讀 3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指出,塑膠汙染不僅破壞生態,也威脅人類健康,每年造成健康損失估達新台幣44.7兆元。圖為孟加拉吉大港高聳如山的塑膠垃圾堆。圖/取自IG@msf_jitu全球塑膠公約第5次談判會議去年在南韓釜山舉行,會場外放置一座塑膠裝置藝術,彰顯大會決議「解決海洋汙染」的環保理念。圖/侯永全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指出,塑膠汙染不僅破壞生態,也威脅人類健康,每年造成健康損失估達新台幣44.7兆元。圖為孟加拉吉大港高聳如山的塑膠垃圾堆。圖/取自IG@msf_jitu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一項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最新報告警告,全球正陷入一場嚴重且被忽視的「塑膠危機」,對人類健康與環境構成深遠威脅。美國波士頓學院研究團隊指出,塑膠造成的健康損失每年估達1.5兆美元(約新台幣44.7兆元),影響範圍遍及胎兒、兒童到老年人。報告指出,自1950年起,塑膠產量暴增200倍,累積汙染達80億噸,回收率卻不到10%,從珠峰頂到最深的海溝,無一倖免。預估至2060年,年產量將突破10億噸,其中以一次性塑膠增幅最劇,如飲料瓶與外帶容器等。逾1.6萬種化學毒物 藏身塑膠這場危機從塑膠的開採、製造、使用到廢棄,每一環節都威脅健康與氣候穩定。生產過程每年排放約20億噸二氧化碳,已超過俄羅斯全國的總排放量。而露天焚燒廢塑膠亦導致空氣汙染,加重呼吸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塑膠中含有超過1萬6000種化學物質,許多具毒性,如雙酚A(BPA)、多溴二苯醚(PBDE)等,與流產、早產、出生缺陷及兒童癌症等問題密切相關。研究顯示,BPA與全球超過23萬起心臟病及近20萬起中風死亡有關。此外,塑膠分解後產生的微塑膠與奈米塑膠能透過水、食物、空氣進入人體,已在血液、胎盤、母乳、骨髓甚至大腦中被發現。報告主筆蘭德雷根教授(Philip J. Landrigan)指出,嬰幼兒與孕婦受害最深,塑膠危機不只是環境問題,更是公共衛生與社會公義議題。這份報告發表之際,全球170國家地區代表8月5日至14日在瑞士日內瓦進行《全球塑膠公約》第6輪談判,力求制訂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規範。不過,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與伊朗等主要產油國,持續反對限制原生塑膠產量,可能使談判進展受阻。石油國反對 全球塑膠公約受阻石油國與塑膠產業強調「強化回收、不限生產」的主張,但報告指出,塑膠種類繁多、化學組成複雜,導致回收效率遠不如金屬、紙張與玻璃。「世界無法靠回收擺脫塑膠危機」,報告明確強調。雖然已有94國家地區在上一輪釜山會議中同意淘汰部分有害物質,但若不從源頭控制產量,塑膠汙染將持續惡化。報告提醒,塑膠表面上價格低廉,實際代價卻高得驚人。一旦納入健康與環境損害,塑膠的真實成本更可怕。報告共同作者、資深律師瑪格麗特.斯普林(Margaret Spellings)呼籲,各國應依科學證據採取行動,以制定真正有效的全球對策,化解塑膠對人類與地球的長期威脅。 前一篇文章 政院拍板 風災後特別條例納中南部水災 下一篇文章 台採購美天然氣600萬噸 史上最大訂單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8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9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台採購美天然氣600萬噸 史上最大訂單27年造金牌花園 募款行善3D藝術牆畫 魯智深力拔楊柳美對台關稅20% 高於日韓校園廢棄物 變身科學教具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