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腳的跋涉】石頭記

文/楊富閔 |2025.08.01
101觀看次
字級

文/楊富閔

二十幾年前,還是一個小朋友的時候,我曾收到一份大禮。那是小舅從花東帶回的一桶石頭。其中幾顆,至今留在手邊,當作我的紙鎮,成為我的寫作的工具。我從沒去細想,為什麼會有這批石頭?記得我就蹲在他的臥房,一顆挑過一顆──他自然是不在場的,他的行蹤永遠是謎。

石頭怎麼挑呢?對於母親而言,這些都是無生命。她陪我一起撿選,讚賞眼前一切的不規則形狀──母親肯定它們的美;同時又漫談著她親愛的弟弟。而我將手上的幾顆,分別題上一些詩詞,實在非常風雅。記得當時學校的自然課,進度剛好來到關於石頭的知識,講的正是一系列礦物的介紹,我拿著課本比對,發現沒有任何一顆,與小舅送我的同類。

有一天,負責自然科學的實習老師,要我們攜帶石頭到校,同學帶的都是路邊撿的小石子,或是家族出遊在風景區買的紀念品。我手上的這一顆,實習老師看了看,隨即發下,四處傳閱。這一顆是什麼石頭呢?老師被考倒。他說他要回去研究看看。

當時我的心跳很快,這一顆類橢圓的橄欖綠小石,正是我的最愛,結果傳到不見,最後出現在老師的辦公桌上。我不敢去要,他也忘了要還。他一個人要帶很多班。再說別班,也有人帶石頭來獻寶,以至於老師搞混了吧。

年輕的實習老師,粗框眼鏡,規規矩矩,總是一身白襯衫與卡其色的工作褲,瘦瘦高高,聽說準備攻讀碩士。眼神似有許多抱負。我們小學校來了一名大專生,這在小朋友的眼中已是一件大事。下課時間,集體繞著他跑。實習老師的身上,散發一個關於未來的、志得意滿的想像,恰好替老舊的百年學校,注入一絲不凡的生氣。

母親總說,小舅是家中唯一能讀書的孩子。作為二姊,每每提及這個行蹤成謎的弟弟,往往只能握著石頭,穩住懸宕的一顆心。而那實習老師的年紀,跟小舅差不多,二十幾歲,開著一台破破的車。幾名住在偏鄉的孩童,不幸遇到了午後暴雨,道路中斷,只好搭上實習老師的車子,回到了山區的聚落。他們隔天來到教室形容,老師車上的冷氣好強。大家聽得專注出神,很像一同搭上了那一台車,去了一趟花東,去了一趟遠方。

那是一種屬於小朋友的海枯石爛,藏在幼年心中的石頭記。小時候聽台語歌,聽到歌詞寫著石頭會爛,常常無端感傷起來。石爛要多久的時間?那是我的溫情主義年代,喜歡戲劇性,喜歡風花雪月的事情,實在俗又有力。

而那一顆橄欖綠的小石頭,永永遠遠消失了。一年之後,老師調走,辦公桌空了。只有小舅持續寄回一些花東的石頭,可惜母親與我,已經失去挑選的興致。每一顆看起來都不一樣,樣貌離奇,各有故事,囤在小舅房間的暗處,成為一種隱喻。我們對他的故事卻漸漸失去了興趣。

小舅謝世十五年了。我到台北的第一年,是以他的死亡拉開序幕。十五年過去,那些精緻的石頭,隨著搬遷,僅剩兩顆,鎮住我的魂與心。現在,我將他放在手心,搓揉,感覺石頭與人的生命還在延續。石爛海枯,固然通俗,卻蘊藏驚人的想像力,保留了一種對於原始自然的禮敬,帶我繼續去寫一個人的石頭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