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美國與中國大陸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會談,雙方貿易戰休戰延長90天是可能的會談結果。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說,這次談判會確認關鍵稀土流通,但不期待出現重大突破。兩國首日協商已落幕,29日繼續磋商。
盧特尼克28日接受福斯新聞採訪,被問到中美貿易休戰可能延長3個月的消息時表示,「這是個可能結果嗎?當然,看起來是這樣,但讓我們等待川普總統做決定」。
中美斯德哥爾摩談判是不到3個月內雙方舉行的第3輪高層會談,由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長貝森特分別率領雙方代表團,首日協商從28日下午一直談到晚上近8時,討論包括與芬太尼相關的關稅以及大陸進口受制裁的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等問題。在先前兩輪談判中,中美同意相互削減報復性關稅,放寬部分科技產品與稀土礦物出口管制。不過,當時的協議即將在8月12日到期,促使雙方展開新一輪協商以延長這段休戰期。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28日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說,中美第3輪貿易談判會確認關鍵稀土流通,但不期待出現重大突破。
談判持續 聚焦稀土流通
在瑞典與大陸進行第3輪中美貿易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在CNBC節目訪問表示,美國與大陸談判總是友善且具建設性,這是3個月來第3度會晤,雙方實際協商,態度正面,希望向前推進,這是好的跡象。
他指出,不期待有任何重大突破,而是持續觀察檢視雙方已達成協議的執行狀況,並確認關鍵稀有礦產持續輸出,設定提升及平衡雙方貿易的基礎。
對於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的安排,葛里爾強調,兩國領袖會晤符合雙方利益,他們關係不錯,穩定溝通,幕僚們已討論兩人在近期內會晤,但不清楚確切日期,這也是協商議題之一。
台半導體課稅 成熟製程影響較大
此外,美國今年4月以國安名義發起232條款調查,日前預告兩周內公布調查結果,外界關切台灣的半導體產品會被課徵多少稅率。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長邱求慧昨天表示,台廠在先進製程方面具有競爭力,美國廠商若短時間內無法找到其他替代台廠的廠商,最終增加的成本就要由客戶吸收。他強調,台美是產夥伴關係,若稅率訂得好,雙方都能互利。
美國232調查範圍包括半導體及其相關製品、藥品、礦物等,其中資通訊與半導體為台廠出口主力產品。
邱求慧表示,台灣半導體多是輸往其他國家加工組裝成終端產品,再運往美國,台灣半導體直接輸美比重約僅4%,若直接以半導體本身來課稅,對台灣產業影響不大,但若半導體課稅對象偏向成熟製程,影響可能就會比較大;課稅對象若是先進製程,則台灣廠商仍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