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
許多職業父母總會在某一刻突然驚覺,孩子怎麼一下子就長大了。當年那個需要牽著手走路的小孩,如今有了自己的世界和節奏,與父母的距離,也隨著時間悄悄拉遠。特別是對於年輕時為事業拚搏的職業婦女來說,這樣的落差尤其明顯,回頭一看,錯過了太多陪伴的時光,難免有些懊悔與愧疚。
我常常聽見女性朋友問,「當初為了工作錯過了孩子的成長,你會不會覺得遺憾?如果可以重來一次,你會不會選擇放棄事業,做個全職媽媽?」這樣的問題我也問過自己很多次。曾經,我也是那個每天活在自責裡的母親,總覺得自己沒有做到一百分,沒有像其他媽媽一樣,全天候陪伴著孩子長大。
兒子出生不久,我便選擇了創業。為了打拚事業,兒子從小學到國中大多由我母親幫忙照顧,我自己成了名副其實的「周末媽媽」。後來我們全家移民加拿大,他長居國外,我則兩邊奔波,與他的相處時間更是有限。日復一日,我的愧疚愈來愈深,總覺得自己虧欠了他很多。
但是,也正因為這樣,我更加努力地用我的方式維繫我們的連結。即使相隔兩地,還是堅持每天固定時間撥打越洋電話,和他說幾句話,聽聽他的生活瑣事。有時候,也會寫郵件給他,把一些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關心和想念,用文字寫下來。我不知道這些努力是否能彌補缺席的陪伴,但我知道,只要這樣做,我的愛就從沒離開過他。
直到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我對親子關係的理解。那時,我正在開一場重要會議,手機突然響了,是兒子的來電。他那時已經上大學,理應不會在上課時間來電,何況當地時間是半夜。我心中一緊,立刻請假離席,在走廊接起電話。
電話那頭,他哽咽著說話,告訴我那裡大雪紛飛,他一個人在家非常孤單無助,而他在經歷一場失戀,心痛得無法入眠。他說,這時候特別想家,想起我一個人在國外工作、生活的樣子,突然有了共鳴。他開始傾訴自己的孤單、無助,也第一次主動問起我當年是怎麼走過來的。我們聊了一個小時,那是一場深刻的母子對話。他長大了,也終於在自己的痛苦中,理解了我曾經的堅持與忍耐。
過了幾年,他對我說:「媽,我很感謝你那時候接了電話。那通電話讓我知道,你從來都沒離開我,你一直都在。」聽到這句話,我的心整個被撫慰了,那些年來壓在心底的愧疚,終於鬆動了。
愛,不一定非得以「量」來衡量。有時候,質感更重要。每天陪在孩子身邊,不代表就能真正進入他們的世界。相反的,只要我們用心,即使遠距離、即使時間不多,也可以讓孩子感受到那份「不曾遠離」的愛。
我想對所有和我一樣曾有愧疚感的職業父母說,請不要讓內疚霸占你的人生。如果你曾盡力維持對孩子的關心、對話與愛,那些努力會被記住的。孩子可能不會立刻懂,但時間會說話。
有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完美的陪伴,但我們可以用行動告訴孩子:媽媽(爸爸)永遠都在。無論是每天的訊息、一封信、一通電話,甚至一段語音留言,這些小舉動會在孩子心中生根。而對我們自己而言,這些記錄愛的方式,也是一種自我療癒。它讓我們知道,我們不是缺席,而是在另一種形式上持續存在。
後來我也發現,孩子的成長其實很快會讓他們感知到父母的用心。就像我兒子,他用他的方式體諒我,「你是跟別人不一樣的媽媽。」這句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現在,我不再糾結於曾經缺席的那段日子,反而更珍惜每一次的聯繫、每一次的對話。我學會了放下「完美媽媽」的包袱,轉而成為一個用心愛孩子的母親,哪怕他在世界的另一端。
所以,如果你也正為了過去的選擇而感到遺憾,請相信孩子終有一天會明白,愛從來沒有離開過。只要我們持續愛著、說著、做著,那份愛就會如陽光般溫暖,永遠照耀在他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