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非核及反綠 過猶不及

文/陳國祥(資深媒體人) |2025.07.22
827觀看次
字級

文/陳國祥(資深媒體人)

能源政策攸關一國經濟發展,對於地球暖化問題也影響深遠,由於各類能源各有優缺,所以理想的能源配置方式應是多元化,每項能源都占一席之地,避免走極端。

世界上有兩個地方的能源配置走極端。一個是台灣,今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一個是美國,川普政府壓抑綠能,獨鍾於化石能源。前者太過超前,後者太過滯後。走極端都將產生不良後果,均非所宜。

台灣在執政黨的無核家園政策之下,排除既有的核電設備,放棄成本低廉而穩定的發電方式,除了加重燃煤及少部分的水力發電比重之外,大興天然氣發電,但其成本已超出電力售價。另一方面則發展綠能發電,但成本高又不穩定,要高價向業者買綠電,再廉價賣給用電戶,導致台電大虧本。

廢核走得太快了,世界的潮流是與核共存,尋求迭代更新。依據國際原子能總署的資料,全世界31國有核電廠,439座核反應爐,62座在興建中,占全球發電量9%。台灣引為非核楷模的德國,可向鄰近的法國購電,包括核能發的電。日本一度凍結核電,但算算發電成本能源結構,還是復興核能,南韓也納入小型模組化反應爐。唯獨台灣,雖四面環海,面對天然氣被斷供危機,還堅決非核化,豈為良計?

台灣環境敏感而脆弱,又受颱風及地震的天然災害威脅,廢核電代之以綠能的太陽能及風力發電來補足,結果大量破壞農林地、埤塘、山坡及海岸的結果,對於原來天然及農作林木景觀極盡破壞性。這次丹娜絲颱風,造成屏東佳冬外海的離岸光電浮台徹底的損壞,浮筒還漂到高雄林園,殘骸難以收拾。在在顯示,綠能發電對環境造成負擔,效率及穩定性又不如火力及核能發電,還需要高價的儲能系統及智慧電網來配合。這是廢核必然付出的沉重代價。

台灣因反核而過早、過多地擁綠,美國川普政府則罔顧地球暖化,倚賴低成本化石能源而壓抑綠能發展,硬走回頭路,悖逆時代的發展大道。川普政府放鬆化石能源的開採監管、取消清潔能源補助與税收抵免等措施,大力推動煤炭與天然氣油發電,視減碳排放如草芥,而且助長空氣汙染、水源汙染及生物多樣性破壞。

為緩解地球暖化,全球致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但美國終止太陽能、風能扶助發展政策,電動汽車的購買補貼及充電站的設置也落空了,被認為是在「摧毁未來產業」,未來必然滯後清潔能源的技術發展,造成長期能源結構單一化。此外,AI數據中心等新興高耗能產業的電力需求激增,傳統能源難以快速填補缺口,可能引發局部電力短缺。這也是廢核後的的台灣面對的嚴峻風險。

清潔能源包括核能在內,都是世界之急需,不可逆勢而為,尤不可將意識形態凌駕於科學規畫之上。理想上,應在能源安全、經濟成本與環境目標之間尋求平衡,不可偏廢,也不能偏倚。

清潔能源的發展固然不斷精進,尤其是電動車及電池進步神速,而新一代核電技術發展也十分迅速,在技術研發、專案建置和市場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技術安全可靠性高、廢棄物產生量小,具備經濟性和多用途功能,可見新能源的發展指日可待。另一方面,美國在熔鹽堆技術方面也取得重大進展,俄羅斯則在鈉冷快堆技術上有斬獲,預計於2030年前實現併網發電站。由此觀之,廢核已非世界潮流。

各國政府實應洞察時代所需與技術發展,明智抉擇,切莫過猶不及,如此方能釐定利我利他且可大可遠的能源政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