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據衛福部統計,攝護腺癌在2022至2024年均為9000至1萬人,發生率不斷增加,目前死亡率每10萬人口7.8人,為子宮頸2.56人的3倍。女性子宮頸癌自1995年開始篩檢,男性攝護腺癌篩檢卻未被納入全民篩檢。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指出,全台每年逾9000人確診攝護腺癌,居男性癌症第3,成長率6.3%,為大腸直腸癌的2.3倍,20年來確診數飆升3倍,死亡率列第5,2022年奪走逾1800性命。
查岱龍指出,攝護腺癌初期無症狀、PSA未列入公費篩檢,導致3成患者確診已晚期,錯過黃金治療期,建議衛福部應納入正規癌症篩檢。目前治療已有多種精準藥物。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接軌國際,2024年治療指引新增PARP抑制劑與精準放射標靶鎦-177,突破治療瓶頸。
基隆長庚院長吳俊德表示,早期攝護腺癌5年存活率近9成,晚期荷爾蒙治療後存活率約5成,但若進展至去勢抗性,存活率僅15%,治療挑戰大。
和信治癌中心核子醫學科主任黃玉儀說明,PSMA正子掃描確認腫瘤陽性後,精準放射標靶如導航般鎖定癌細胞,降低6成疾病惡化風險、4成死亡風險,緩解疼痛並提升生活品質。此療法結合診斷與治療,精準攻擊癌細胞,減少正常組織損傷,副作用低,助患者延長兼具品質的生命。
74歲退休老闆蔡先生因PSA(攝護腺特異抗原)偏高誤為發炎,拖延4年確診轉移性攝護腺癌,癌細胞擴散全身,骨轉移引發劇痛。初期接受手術與荷爾蒙治療,但惡化為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生活品質下降。
透過PSMA正子造影,確認適合精準放射標靶治療,首次治療即緩解疼痛、恢復精神,3個月後重拾日常,參與高爾夫團體賽並奪冠,展現驚人活力。他呼籲50歲以上男性定期檢查PSA,及早發現守護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