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挑戰】香燈腳的自備餐具實踐

文/林筱汶 |2025.07.16
152觀看次
字級

文/林筱汶

今年,我第一次踏入香燈腳的行列,隨著媽祖的腳步遶境。

在人潮中行走,是信仰的盛事,也是環保的挑戰。此行我給自己的目標之一,就是自備餐具,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希望讓沿途的風景少些負擔。

過了西螺大橋,就進入東螺,傳聞中的點心站及補給站開始現身。「別客氣,這是媽祖婆請的」、「大家都是媽祖ㄟ囡仔」,民眾自發性地送水、給藥膏、遞食物,只要看到香客,就主動提供,這些善意都是媽祖為我們牽起的連結與恩典。

遇有少數尚未打包或裝盛到免洗餐具裡的食物,我會拿出保鮮盒,禮貌詢問:「請問我可以用這個裝嗎?」每個站主都開心接過去,寬口的容器也很方便其盛裝。

一路上,保鮮盒是我的好夥伴,舉凡烤地瓜、仙草茶、綠豆湯、章魚燒、滷味、綿綿冰……,一律交給它,不鏽鋼材質耐冷耐熱,讓我更放心地吃在路上,沒吃完還可蓋上蓋子帶著走。

也許自備水壺的政策貢獻了些許力量,改用茶桶提供飲品的點心站不少,也履見香客們拿著自己的水壺或水杯裝盛飲料,可惜其他餐點仍多使用免洗餐具。

倒是彰化鄉間的善食實在令人印象深刻:產自高灘地砂質田地的「濁水西瓜」,大姐掛保證「有夠沙」;珍珠芭樂切片爽脆清甜,富含花青素的樹葡萄洗淨裝在籃子裡任人取用;晚間走在玉米田邊,熱情的大哥遞上剛煮好還冒著煙的玉米,盛情難卻,這一吃,讓顯少啃玉米的我大為驚豔!沒想到來遶境,還能吃在地、吃當季,而且還無塑包裝,這真是點心站的最高境界呀!

靜靜走在路上,我思索著:下一次,我是否也能設一個自己的點心站?用環保的方式源頭減量,把善意和永續帶入遶境——這大概是我,能給媽祖婆最好的感謝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