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運動傷害 先暖身

劉睿杰 |2008.07.27
2656觀看次
字級

夏天是奔向海洋、溪流、森林、原野……騎單車四處遊逛休閒舒放身心的好時光,但一個不小心,夏天也可能是運動傷害的高峰期。建議全家大小,不妨先做好活動前的暖身運動,注意過程時的身心保健,使運動傷害降至最低,才能健康快樂過一夏!

在各類運動傷害中,最普遍的現象就是──抽筋。除此之外,常見的運動傷害還包括:骨折、脫臼、拉傷或扭傷、撕裂傷、撞擊傷、痙攣等。

會抽筋 是身體自然反應

國內第一位運動醫學專家楊天放醫師,曾支援田徑協會主辦的各級馬拉松賽跑,先後處理過超過1000人抽筋的事例,顯見不僅是一般民眾在運動時容抽筋,就算是專業運動員,抽筋也是十分普遍的現象。而從七月初放暑假至七月中,15天內就有16名學生溺斃,其中有不少就是未注意水溫與體溫相差7度以上,易導致下水後身體肌肉不由自主痙縮;或跳水撞及頭部昏迷,致應變不及發生慘劇,顯示運動傷害無處不在,而及時的處理,不但可以救傷,甚至可以救命。

現任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副理事長的楊天放醫師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運動已成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運動固然可以強身益壽,但是不當的運動反而會造成運動的傷害,甚至由於不正確的動作、身體狀況不佳、超負荷的運動、場地不佳、防護不當等,而造成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的傷害,甚至於死亡。

常受傷 日後易留下病根

嚴格說起來,身體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受傷,創傷類型大多與骨骼肌肉系統有關。嚴重的運動傷害如骨折、脫臼較不常見,大多數的傷害是屬於輕度或中度,如肌肉、肌腱,以及韌帶發炎或撕裂傷,這些傷害雖然不是很嚴重,但往往對關節的活動與穩定度,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

此外,拉傷及扭傷也是運動傷害中常見的種類,拉傷是因為肌肉受到過度伸展,或突然扭曲而造成。而扭傷則是關節附近的韌帶及組織,突然受到扭曲或拉扯所造成。常見於踝、膝、腕、手肘及肩關節。

通常拉傷後受傷處會感覺刺痛、疼痛會向外延伸,肌肉可能會僵硬或痙攣,最明顯的狀況是受傷處會腫脹。而扭傷的症狀是關節附近疼痛、移動時疼痛加劇,關節附近有瘀血且腫脹。

勿過度 避免留下後遺症

至於在運動者本身方面,建議勿從事不適合的生理結構和體型的運動,像肌腱太緊的人去學舞蹈、跆拳道;扁平足或拱形足的人從事跑步的運動;體型瘦弱的人從事拳擊、摔角等運動,自然較易受傷。

再者,切勿從事過度劇烈運動或過度運動,以免無法適應或因體力透支、過度疲勞而導致受傷。

運動傷害有急性和慢性的區別,急性期是指運動傷害的部位出現紅、腫、熱、痛、麻的現象,在此時期治療,可以達到百分之八十的立即效果,也就是所謂治療的黃金時期,倘若錯失良機,且又累積更多傷害的話,就會造成慢性的運動傷害,這時治療的效果只有百分之三十。

一般而言,大多數的運動傷害可以不需經由手術的方式來治癒,甚至可以自然痊癒,需要手術治療的運動傷害,大都是影響到骨骼架構、關節活動,或是關節穩定度的嚴重傷害,才需要動手術。不過醫師也提醒,如果急性期處理方式錯誤,運動傷害很容易留下後遺症,演變成慢性運動傷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