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宋人蘇轍有一首〈那吒〉詩:「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
蘇轍所說的那吒,就是後來的哪吒,他被設定為北方天王之子。直到元代以後,北方天王從毗沙門變成了李靖,那吒也變為哪吒,成了李靖的第三個小孩。而為了滿足這個人設,哪吒又多了金吒與木吒兩個哥哥,其中木吒本名木叉,因是觀音菩薩的徒弟,又被稱為「惠岸行者」。
在道教《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哪吒是大羅金仙轉世,因殺了龍神與石磯娘娘之子,得罪眾神眾仙,不得不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魂歸縹緲時,如來佛祖施法力用蓮花為哪吒重塑形象。而在明代小說《西遊記》中,重生的哪吒想找李靖復仇,佛祖於是授「玲瓏剔透舍立子如意黃金寶塔」予李靖,用來管教哪吒,托塔也因而成為李靖的標誌。
《封神演義》的敘事則稍有不同。
哪吒是太乙真人座下靈珠子,轉世成為李靖的兒子。李靖之妻懷胎三年半,卻生下了一團肉球到處滾走,眾人以為是個妖怪,李靖舉起寶劍劈砍,肉球裡卻出現一個可愛的嬰兒。
靈珠子投胎的哪吒,接收了太乙真人的寶物「渾天綾」。然而他在河邊清洗渾天綾時,引發東海龍宮震撼,龍王於是命夜叉巡邏,卻與哪吒起衝突遭到殺害;三太子敖丙前來盤問,又遭哪吒打死並抽龍筋。之後,哪吒因好奇拉出陳塘關的鎮關弓箭,射死了截教石磯娘娘的弟子。如此頑劣的逆子,也讓李靖備感壓力。
哪吒割肉剔骨後,母親為他蓋廟,希望吸取人間煙火鑄成肉身,卻被李靖發現而破功。太乙真人無奈,只能用蓮藕與蓮花為其化身,並授予哪吒三頭八臂大神通。哪吒復原後,就去找李靖算帳,還好有燃燈真人授「三十三天玲瓏寶塔」予李靖,才鎮住哪吒的狂性,也讓兩人重修父子關係。
《封神演義》中,李靖與哪吒的親子關係情節曲折、張力十足,值得再三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