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愛倫
黃宇菲、李宣汝是我們這群姐姐長輩最喜歡也最依賴的一對年輕人,他們有各自的職業,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宣汝是保險經紀人,宇菲除了在電台做節目,另外還有自己的Podcast節目。
對於3C產品,宇菲是重度玩家,流行什麼他就擁有什麼,可是這些對他而言並不只是奢侈玩具,因為每隔三至六個月,他就會把玩熟的品項放在網路上以二手價轉售出去,這種輪替,就像租賃手法,他享受嶄新的網路遊戲,從流行風裡得到經驗與樂趣,也隨之應用在他所熱衷的文創上。
黃宇菲喜歡音樂,喜歡音響,喜歡聲音跟畫面結合的任何文物,他熟悉網路、串流竅門,去年展開強烈自我表現的創作,透過AI,黃宇菲在一年內製作了近兩百首歌曲,但他不會因為這樣,就以音樂人自居。在他的玩樂過程裡,他一直強調:「每一個從事藝術創作的人,都應該學習屬於電腦的可用技術,並應一再精進。」
他認為:「原創,永遠來自我們的腦袋,AI只等同一個強大的團隊,可以接收指令,分擔每一個旁枝末節的需求。」「你們說我和AI合寫的歌很好聽,但是,因為我不是歌手,我不會原聲演唱,我沒有把它推向市場的知名度、影響力,所以,這樣的作品很難有價值或價格,如果這些好聽的歌,被一個當紅的歌手或樂團演唱,就有極大機會被世界聽見。這時,歌曲就產生商業價格、生命價值。」
「在我,AI協助創作時,AI就是我的靈魂,因為他受命表達我想達成的風格。但是對於從事音樂創作的人來說,原創才是歌曲的靈魂,AI只是輔助創作者最強的工具,用來完備創意的所有想像。」
所以,在創作這條路上,宇菲說:「電腦不會取代人腦,但是電腦可以替代人腦做到『量產行為』,而且品質還是來自自由意志,只要熟悉運用電腦這樣的『團隊』,任何詞曲創作者,都不再受制於一年只能寫少數幾首歌的能力。」
宇菲是AI玩家,宣汝也擅長電腦,宣汝擅長安卓系統,宇菲喜歡網路串流,兩個人完美搭配,可以解決手機、電腦、網路平台上遭遇的各種疑難雜症,最近被朋友們拱出來開發網紅流量教學。
受到宇菲的啟發與影響,有一次我外出演講,選擇的主題就是宣揚宇菲的對話:如果你並不打算退休,那麼,不管你從事任何行業,也不管你的年紀,你都必須學習電腦,因為從生活到玩樂,從知識到社交,AI會帶給我們無盡想像,也會豐富我們以為自己做不到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