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眾生平等
那天晚餐的飯後甜點是麻糬紅豆餅。外皮微脆,咬下去的瞬間,紅豆餡裹著軟糯的麻糬湧出,甜得恰到好處,像某個初春午後陽光晒在皮膚上的溫度,不燙,只是暖。我滿足地瞇起眼,舌尖還殘留著那點餘韻,於是伸手拿了第二塊。
甜味突然變得黏膩,麻糬在口腔裡滯重地糾纏,紅豆餡不再是驚喜,而是負擔。我機械式地咀嚼,眉頭深鎖,突然意識到快樂原來是有配額的。再多,就只是重複,甚至成了懲罰。
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他講的是水,杯子滿了還硬倒,終究會溢出來。但人總是貪心,總以為「多一點」就是「好一點」。像小時候吃糖,藏了一整把在口袋,最後蛀了牙,才懂得甜美的極限就是開始發苦的那條線。
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這樣?愛一個人,起初是輕盈的想念,後來變成焦灼的占有;追一個夢,起初是熱切的盼望,後來成了執著的負累。我們總在不知不覺中,把最初那點純粹的喜悅,吃成了撐脹的厭倦。
有時候,克制才是真正的珍惜。像小時候母親買的易開罐汽水,只准喝半罐,剩下的要等到明天,那半杯的甜,反而在記憶裡釀成了永遠的回甘。而現在,我們什麼都追求「無限」,無限上網、無限暢飲、無限續杯、無限上綱的愛與欲望,卻發現,無限的盡頭竟是乏味。
後來我學會了,在還想再吃一塊的時候,停下來。讓味蕾記住那個剛好的甜,而不是被過量的糖分麻痺。讓快樂停留在「還想要」,而不是「已經膩」。因為真正的滿足,從來不是塞到再也塞不下,而是在恰到好處的那一刻,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