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超高齡社會來臨,失智症盛行率也隨人口老化上升,依我國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約7.99%推估,目前失智人口逾37萬,其中阿茲海默症占56.88%,將近6成。其次,血管型失智症占22.91%、帕金森氏失智症占7.12%。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到了2040年,失智症將成為全球前3大死因之一。綜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以及推估數字,失智症盛行率將從2024年的7.99%增至2050年的11.11%,屆時,全台失智人口將突破百萬人。
失智症本身並非直接死亡原因,但容易導致多種併發症,尤其是認知障礙、失能引起的身體機能退化,增加死亡風險。徐文俊呼籲,要提高失智症的診斷率和死亡證明上的註記,例如吞嚥困難、營養不良導致肺炎或呼吸衰竭,應列為相關原因或輔助原因,才能準確分析失智症對死亡的影響。
長期睡不好,恐傷大腦,提高失智風險。長庚健康老化研究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高齡長者的睡眠品質如果較差,將重創腦淋巴系統功能,連帶損及大腦連結及記憶力,進而加速神經退化過程。
經常睡不好 失智風險恐提高
長庚團隊腦淋巴系統研究共收案72位健康高齡長者,進行睡眠品質量表問卷調查,並量化腦淋巴系統的代謝清除功能,並分析其影響結果。結果發現,主觀睡眠品質愈差者腦淋巴系統清除功能下降,且記憶功能愈差。至於睡眠品質良好的高齡長者,其大腦核心區域的「結構」與「功能」連結之間合作順暢,相較之下,在經常睡不好的長者中,幾乎觀察不到大腦區域間合作。
腦淋巴系統肩負中樞神經的清運功能,有效清除代謝廢物。如果大腦廢物的清除過程受到阻礙,就會累積蛋白質廢物,逐漸沉澱於腦神經細胞周圍,進而導致神經退化疾病。而腦淋巴系統清運廢棄物的關鍵時間為深度睡眠期間,一旦睡眠受到干擾,清除功能明顯下降,於是毒素積累,加速神經退化過程,這也正是睡不好,認知功能就會變差的主因。
吃綠色蔬菜 多運動維持社交
該怎麼預防或延緩失智症?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說,應掌握「均衡吃、多運動、睡眠足」原則。飲食方面,可多吃深綠色蔬菜,有抗發炎作用,能延緩神經退化;運動上,每周應累積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睡眠至少要睡6至8小時。此外,人際社交非常重要,陳亮宇強調,社交孤立及孤獨感的人,容易增加體內一些有害蛋白質的量,可能影響心理及行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