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侯春節農歷正月初五一過,就眼巴巴望著元宵節的提燈會和吃湯圓。母親一雙靈巧的手,先把雪白的糯米粉搓成長條,再摘成一粒粒,大小非常均勻,每次手掌心裡一定放五粒,雙手一合同時搓。
母親與叔婆邊搓嘴裡邊唸:「五子登科,五子登科。」母親還會說:「搓得圓圓的,跟天上的月亮一的圓。團圓團圓。」叔婆就說:「我們的月亮多好,到十五就會圓,外國的月亮到十五不會圓,要我記陽曆幾號再也記不住。」那時已時行國曆,可是對我們農家還是很生疏。
於是外公敲著旱煙筒說:「兩樣都好,照陽曆(國曆)算,我小了兩歲。我是十二月生的,陰曆還沒滿月就算兩歲,太吃虧了。」叔婆聽了也高興起來,湯圓搓得更圓了。
叔婆也喜歡講笑話,她想起一個元宵節的笑話來,她說:有一個莊稼漢,趁著正月初裡空閒,要進城去逛逛,問老婆要買什麼。老婆說:「給我買把梳子回來吧!」莊稼漢沒見過女人的梳子是個什樣,老婆指指天上月亮說:「就像這月亮彎彎的。」莊稼漢進城逛到十五才回來,想起買梳子,抬頭一看月亮是滾圓的,就買了面圓鏡子回來。
一路上,他拿出鏡子看看,照見裡面有個跟他一樣的莊稼漢,他高興得要命,回到家把鏡子交給老婆說:「我給你帶個長工回來了。」老婆一看就大哭起來說:「你這沒良心的,一進城就討了個小老婆回來。」
聽得母親笑彎了腰。外公慢條斯理地說:下面還有呢!夫妻正吵著,婆婆出來了,媳婦向婆婆哭訴,婆婆說:「讓我看看。」她一看卻大笑說:「要討就討個年輕的,怎麼討個老婆子回來呢?」坐在廊簷下晒太陽的公公也忍不住了,說:「讓我看究竟是怎麼回事?」他拿起鏡子一看說:「哦,倒是個長工,只可惜年紀大了點,幫不了多少忙啦。」
叔婆笑得搖搖晃晃的。當年簡樸的農村社會,與現代人的生活,距離有多麼遙遠。莊稼漢連女人的梳子、鏡子都沒見過,固然是誇張,但故事中人物,卻愚拙得可愛。
元宵節已到了。現代人連搓湯圓的時間都沒有,十五的月亮有多圓,似乎也不再關懷,那還有閒情逸致講梳子、鏡子等的古老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