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美國一直是台灣的安全倚靠,對台海和平的維護貢獻良多,但在川普執政之後,由於他的對外政策是以「讓美國再次偉大」為主軸,凡事先算計美國利益,再也沒有「理念同盟」之類的執著,因此台灣過去的「民主與專制」對抗的思惟面臨重大挑戰。
台灣的防衛是台美關係的試金石,歷任美國總統對於是否防衛台灣都採戰略模糊策略,主要考量是產生威懾作用,中共有所顧忌,另一個用意是避免台灣以為有恃無恐,政策走偏鋒,把美國捲入戰爭中。但川普不再遵循這套模式,揚棄戰略模糊政策,講明不會為其他國家打仗。政府如果不改其志,仍堅信美國與台灣是堅不可破的戰略夥伴,已不符現實。
川普日前出席西點軍校畢業典禮發表演說,強調「優先考慮保衛所有國家而非我們國家的日子結束了」,指美軍的工作是擊敗敵人,而「不是舉辦變裝秀,以及用槍桿子改變外國文化,將民主散播給全球每一個人」,「耗盡我們的軍火庫去打其他國家的戰爭」。副總統范斯也指出,美國今後「不再投入不明確的軍事任務,而是回到以現實為本的戰略」。
他們的話揭示了未來美國國家戰略及軍事戰略的新方向,一改先前在全球進行干預的政策,轉向只防衛美國本土。可以預見,美國未來將減少介入國際紛爭。這樣的戰略轉變將對台海和平現狀的維繫產生重大衝擊。
川普政府將避免涉入境外戰爭,以避開不可測的風險與不符效益的成本支出。目前中美之間進入談判時代,川普不希望台灣問題對兩國協商構成干擾,因此暫時不會拿台灣提升談判籌碼,他甚至說中國大陸的開放有益於「統一與和平」,還說:「我始終傾向實現和平並尋求夥伴關係,就算是和我們存在巨大分歧的國家。」這句話是針對中國及俄羅斯的未來關係發展而言,顯然是以避免戰爭為主要考量,為了保持和平而談判與交易。
在台海問題上,美國可能更聚焦在「具體可衡量利益」的對抗上,而非全面性對抗,更不是軍事對抗;暫時還會支持台灣防衛,但不直接介入,而是偏重對台軍售、情報合作,一旦「台海有事」,美國出兵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相對的,中國大陸也不會輕啟戰端,除非美國訴諸武力干預統一進程。
川普將不再因為價值觀理由而干預世界,他日前訪問沙烏地阿拉伯並發表政策演講指出,過去西方插手中東事務,卻造成反效果,中東的未來應由「商業而非混亂」來定義。他相信,審判是神的工作,「我的工作是保護美國並促進穩定、繁榮與和平的根本利益」。
美國歷來的總統多倡導國家建構理念,常就人權問題向某些政府施壓,川普顛覆美國傳統外交策略,向世界傳遞「做商業交易,美國就不會干涉你們事務」的訊息。換言之,他處理國際事務時,價值與理念不會盤旋在腦海中。
美國原本是國際秩序的主導力量,如果美國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改變,世界必將跟著變。川普已經表明不會為他國作戰,沒有「堅守民主陣營」之類的概念,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利益算計,如何能再寄望他出兵防衛台灣?
時代變了,冷戰時代的民主對抗專制的價值觀已被揚棄,我們必須認清現實,不要再寄望他國為台灣提供安全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