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蘇
宋代很多官宦之家都擁有私人庭園,司馬光也不例外。這樣的庭園,不僅是主人休憩的地方,也是展示個人品味和文化修養的空間。
司馬光在洛陽建造了一座「獨樂園」,景致樸素清雅,恰如其人風格。他耗時十九年撰寫的《資治通鑑》,就是在這座園子完成的。而之所以命名為「獨樂園」,司馬光在〈獨樂園記〉中解釋:孟子所說的「獨樂樂,不若與人樂樂」,是王公大人的快樂;孔子所說的「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是聖賢的快樂。而他只是一個迂腐的老頭,在這個園子中自得其樂。
「獨樂園」之名,即是由此而來。
司馬光為人清廉,奉行儉樸生活,雖然他的庭園被譽為洛陽名園之冠,然而獨樂園其實很小。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說,獨樂園之所以為洛陽名園,其聲名並非因園林本身,而是他的主人司馬光品德高尚,被認為是洛陽的領袖跟楷模,也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意思。而司馬光的言行舉止,也深深影響了獨樂園的管家呂直。
按照洛陽習俗,私家花園會在春天時對外開放,司馬光的獨樂園既是洛陽名園,自然遊人如織。守園的呂直常會收到遊客的賞錢,答謝他的辛勞,這些錢被稱作「茶湯錢」。
呂直將收到的茶湯錢存起來,等攢到十千錢時再交給司馬光。體恤下人的司馬光笑著說:「這是你應得的,就留著自己用吧!」然而,呂直並沒有將茶湯錢放入自己口袋,反而是用這些錢在獨樂園蓋了一間廁屋,方便遊客使用。
司馬光對此很是不解,問他:「你怎麼不將那些錢留著自己花用呢?」呂直回答:「難道只有相公(司馬光)您不愛錢?相公既分文不取,呂直也不能獨占啊!」只能說,有其主必有其僕啊!
這就是所謂的「上行下效」,司馬光高尚的行誼,深深地影響了呂直。這對主僕不愛錢財的事蹟,也在洛陽城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