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馬漢忠。圖/周大觀基金會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圓圓的雙眼、燦爛的笑容」,這位個性開朗的男孩是獲頒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第十一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的馬漢忠。然而,若不是聽他親口道出,很難讓人相信,十五歲的他已經與癌症共處近十五年之久。即將升上高一的他笑著說,因為癌症,讓他變得更懂得積極面對生命,也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激勵更多人走出絕望,重拾希望。
出生於台東原住民家庭,父親是韓籍牧師的馬漢忠,出生十一個月時就罹患「原始性神經外胚層惡性腫瘤」第四期,自小過著進出醫院手術房、打針吃藥的生活。三歲時被醫生診斷只能活三到五年。
為了努力延續生命,馬漢忠從出生到現在共經歷過九次大手術,每次都宛如與死神艱苦地搏鬥,才幸運地活了下來;不只如此,化療與電療等抗癌療程,更讓身材瘦小的他常常覺得噁心想吐,甚至造成膀胱鈣化、排尿功能受損、行動障礙等後遺症。種種不舒服的生理症狀,不但家人看了很心疼,就連醫院的護士阿姨也心生不忍。
坦然面對病情的馬漢忠不但接受罹癌的事實,更從中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因為從小進出醫院,讓他看到「生、老、病、死」人生百態,也讓他擁有比一般同齡孩子更深刻的人生體會。情感細膩的他將對生命的感受轉化為一首首的動人詩篇、讓文字躍然紙上,感動許多人。
「開心也是過一天,不開心也是過一天,那我何不開開心心過每一天!」把身上的「腫瘤」視為「寶石」的馬漢忠說,他相信只要永遠不放棄,生命就能夠發光發熱,如同寶石般耀眼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