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榮月
小時候,跟隨學校的課程安排,寫祝福卡片、製作康乃馨,即使字寫得像蚯蚓歪七扭八,康乃馨的花瓣、葉片綁得稀鬆零落,仍舊博得母親滿臉笑容和不斷誇讚。五專時,利用家政課編織圍巾、燒製胸針手鍊,雖然有點奇形怪狀,母親卻笑得合不攏嘴,愛不釋手,逢人就炫耀。
出社會後,有了經濟能力,訂個大蛋糕,買護膚禮盒,去餐廳吃大餐,跟團出國旅行……送的禮物變得愈發高檔,母親卻哀哀叫:「太浪費、太貴了、無彩錢……」還再三叮囑下次不要再破費了,臉上雖仍掛著笑容,但總感覺那笑容似乎沒有以前那麼燦爛開懷。
那時候,不懂;等我自己當了母親後,懂了。
花錢買的禮物再貴重,也沒有孩子用心親手做的禮物,來得親切、難得、珍貴,甚至不必花一毛錢,只是靜靜陪伴著,說說話、散散步,就會感動又滿足了。
所以,如果問我母親節時,最想收到什麼禮物,我會說:「希望孩子們都能回家來,一起吃吃飯、聊聊天。」
這願望看似很簡單,卻愈來愈不容易達成。孩子們有自己的家庭要照料,房貸、車貸和職場競爭的壓力大,例假日常是加班日,逢年過節時,也是來匆匆去匆匆,祭拜完、禮送完,就互道珍重再見了。翻看抽屜裡的保養品、營養劑……還沒用罄,又添新裝。
「不要再送禮了,省下來貼補家用。」我竟然也用起母親的陳年台詞,此時心裡只想著,能省下來的就是幫孩子,孩子生活能過得好些,當媽媽的就心滿意足。幾次婉拒之後,孩子順從母意,不再送禮,但會買一個小蛋糕,不會造成身心負擔,仍有母親節儀式感。一口清爽蛋糕,一聲「母親節快樂」,吃在嘴裡,淡淡的、綿綿的;融在心裡,濃濃的、甜甜的。
「老師,母親節我不知道該送什麼禮物比較好?」小朋友稚嫩童音打斷我的冥想思緒。「抱抱媽媽,親親媽媽,大聲的說:『我好愛妳』。」我笑著回答孩子的提問。
抱一下、親一下,世上沒有比這個至純至真「愛的禮物」更珍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