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降低行人死亡,交通部今年祭出改善道安3支箭,其中包含改善路口照明,以「路段黃光、路口白光」為原則,選定北中南東7處行人通行量較多的省道路口作為示範點,若肇事防制成效良好,將從即將路口改善的400處中挑選適合地點,下半年擴大辦理。
交通部在省道首度設置「雙色溫」路燈,以「路段為黃光,路口改為白光」為原則,在全台7處省道,試辦路口燈具改裝計畫,3月底完工,4月勘查檢視調整,預期未來高肇事路口夜間交通事故,最多可望減少3成。
7處「雙色溫」路燈省道示範點,包含花蓮吉安鄉台9線吉豐路3段與吉豐路3段667巷路口、南投縣草屯鎮台14線與仁愛街路口等。
同樣有「雙色溫」路燈,桃園市及屏東縣早在2021年起就陸續設置,其中桃園市更換路燈後,夜間肇事減少3成,因此擴大辦理,預計2026年推行至全市。
公路局組長姜宇峰說,公路局轄管的省公路系統與市區環境不同,因此選定7處行人交通量較多的路口試辦,也是省道首度設置「雙色溫」路燈。
省道路段上採黃色低色溫燈光,但路口行人穿越線處則採白光中色溫燈光,除增加路口照明外,對駕駛人來說,看到行穿線上的白光有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