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關稅戰持續延燒,除了對產業的影響,也再次點名台灣開放對美豬、美牛、基改食品、米酒稅率的限制。2021年開放美豬時,民眾擔憂含萊克多巴胺,食藥署因應美國萊豬進口政策設置的「豬肉儀表板」,近日爆出首批澳洲進口萊豬輸台,檢出0.001PPM萊克多巴胺。
據儀表板統計,截至去年底,仍無檢驗出任何萊豬進口,雖然4月29日驗出的萊克多巴胺為0.001PPM,在萊劑殘留容許量標準內,但消費者文教基金呼籲政府應嚴格把關,並公布該批進口肉品流向。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鄧惟中表示,衛福部食藥署是為國民食安把關的最大權責機關,希望政府以行政手段嚴格稽查,並確保進口食品的安全,讓民眾安心。
鄧惟中指出,過去曾抽樣600件食品,當中僅有2件標示含美豬,質疑美豬有改標、洗產地之嫌。他呼籲,政府應公布該批產品流向,是否直接供人食用或至加工廠,尤其是製成加工品或重組品。甚至,相關部會應研議是否直接在產品上標示有無含萊克多巴胺,讓消費者有選擇權。
食藥署表示,一切以民眾飲食衛生安全為優先考量,由源頭到通路嚴加把關,並且與各地方衛生局共同全力輔導業者符合法規之要求,確保食品安全,讓民眾安心且享有更多產品來源選擇。食藥署重申,輸入產品均符合「動物用藥殘留標準」,經查驗合格放行。目前嚴格執行,未來也持續依「食安優先、科學分析、國際標準及市場稽查」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