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②農排底泥藻類「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結果。圖/吳厚德
圖①樹博士生態工法的原理及功能
圖/吳厚德
文/吳厚德
土壤的微生態平衡時,小黑蚊就會恢復該有的密度。只要將原始森林土壤裡健康的「微生物組」,移植到小黑蚊患區土壤表面,小黑蚊就消失了。因土壤變健康,土壤微生物生態系統將小黑蚊平衡掉了,道理其實很簡單。此工法是「原森林菌相移植」或「森林菌移植」Virgin Forest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VFMT,我們簡稱為「樹博士生態工法」,說明如下:
依圖上標示數字分述如下:
1.與小黑蚊食物──「藍綠菌」競爭的「微生物組」
在土壤加入「微生物組」,平衡且降低藍綠菌的豐度,大幅減少小黑蚊的食物來源,間接降低小黑蚊的密度。藍綠菌不會完全消失,藍綠菌的生態功態依然保持,如(圖②)。
(圖②)中藍色是底泥樣本的植物及藻類基因百分比,橘色是「藍綠菌」基因百分比,灰色前兩者的基因百分比的總合。在施作「微生物組」後,「藍綠菌」百分比大幅減少(如圖②的04/17及06/20)。
2.弱化小黑蚊及其幼蟲及蛹的活動力的「微生物組」
在土壤加入「微生物組」,可以弱化小黑蚊、幼蟲、蛹及卵的活力,大幅減少小黑蚊的密度,讓人類無感小黑蚊的存在。
3.建立微生物生態系統
土壤中引入完整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將失衡的土壤微生物生態系統恢復健康,建立小黑蚊天敵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可達到土健康的目標,減少小黑蚊的密度。
「微生物組」是什麼?一起來復習(或參閱人間福報2024.03.10〈樹博士系列〉)
土壤存有不可計數的微生物。土壤視為是宿主──菌共生(Symbiosis),甚至是合生(Holobiont)的超級生物觀念(Concept of Superorganism),土壤應可認定是地球上最複雜的生態系統之一,與不同宿主共同演化的微生物群相(Microbiota)有相當高的密度、多樣性及複雜性。每立方公分應有數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這些微生物可以互相作用,形成複雜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其基因數應是人類遺傳基因無數倍以上;藉分析基因組來探討整個組成,稱為微生物基因組群Microbiome,即是「微生物組」。
小黑蚊也是土壤不平衡衍生的害蟲之一。有關「微生物組」的研究是近幾年來微生物的顯學,目前絕大部分是醫學的研究。同樣地比照「糞菌移植」的理論,以健康森林「微生物組」為基礎應用於土壤中,來解決土壤中的蟲害及病害的問題。
傳統微生物學實驗室只能培養少部分的微生物種類,若以傳統微生物研究方法是無法解開這複雜的神秘面紗;近年來由於高通量多重體(組)學技術的突破進展,次世代基因測序儀及超級電腦高速運算處理的大量資料量,使新開發的次世代基因定序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第二代定序或基因高通量分析)方法成為一門新興的研究土壤生態的工具。
「 Microbiome,微生物組」將是解決大自然土壤問題最大的利器,土健康了,小黑蚊自然就消失了。(作者是全球永續創生推廣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