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家守
測字,是一門有趣的學問。雖不盡科學,但當成茶餘飯後的話題也頗有意思。口耳相傳的測字故事並不少,而最廣為人所知的,大概是崇禎皇帝亡國前的那一次測字。
當時,攻向紫禁城的並非清兵,而是反賊闖王李自成。無計可施的崇禎,在貼身宦官陪同下到北京城內散心,正巧碰到一測字攤。當下,崇禎想以「有」字測測明朝的國運。誰知測字先生寫下「有」字後,便說國運不佳,因「有」乃是「大」字少一捺,「明」字缺了「日」,意即大明江山已失一半。
眼看崇禎面色如土,身旁太監連忙改口說,不是這個「有」,而是另一個「友」,請先生再批。測字先生又搖了搖頭說,「友」字正是「反」賊出頭啊!崇禎於是又寫了「酉」字,都還沒開口,測字先生就揮手說道,這可是九五之「尊」被斬首跺腳啊!
據說崇禎當下心如死灰,不久即在紫禁城後的煤山上自縊身亡。
數百年後,袁世凱意欲稱帝,據說部將王士珍想知此事是否可行,即以自己的「珍」來測字。珍字左為「王」,右可拆為「八」與「三」,因而當時便知稱帝一事僅能維持八十三天。也有說以「春」字占卜吉凶,拆開同為「八」、「三」、「日」,冥冥之中似有巧合。
此外,還有許多赴考士子因前途徬徨而去測字的故事。
曾有一人以「串」測前途,測字先生當下便恭喜他,「串」字乃是兩個「中」,看來可連中兩元。當士子開心離去後,另一人也寫下「串」字,希望得到相同結果,測字先生卻告訴他,不僅考不上還可能惹禍上身或者大病一場。因為前一人乃無心寫下串字,第二人卻是有心模仿,串字有心,不就成「患」了嗎?
還有兩人分別以「棋」與「碁」測前程,雖然這兩個字異體同義,但結果卻完全不同,一人每況愈下,另一人卻是前程似錦。因為「棋」乃木製象棋,「碁」卻是石製圍棋,象棋棋子愈下愈少,圍棋卻是愈下愈多,當然是不同光景。
測字雖不科學,卻富含中文析字、重組,甚至加上心境、景物等情境,閒暇之餘與三五好友一起研究文字的奧妙,也是饒富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