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陽
施耐庵的《水滸傳》第十二回〈梁山泊林沖落草,汴京城楊志賣刀〉,寫青面獸楊志因為押運「花石綱」和「生辰綱」,不幸連續發生意外。
前一次押運的花石因翻船掉入黃河中,楊志因此丟官。又因為在京城圖謀復官不成,生活極度潦倒,不得不賣刀,偏偏遇上了潑皮牛二,並為他所激。楊志一怒之下殺了牛二,因而被發配大名府。
後一次,則是因為楊志受到大名府知府梁中書賞識,當上了管軍提轄使,似乎運氣來了。可誰知道他為梁中書押運「生辰綱」進京,卻遭到了梁山晁蓋為首的好漢們打劫,最後不得不落草梁山。常言「老天有眼」,可為什麼這時候老天偏偏沒把眼睛睜開呢?
實話說,當年我年齡小,對導致楊志失魂落魄的「生辰綱」,是能讀懂的,那就是梁中書為岳父──太師蔡京準備的生日禮物。但是,我對「花石綱」則一無所知。直到前不久讀清人畢沅的《續資治通鑒‧宋紀》,並查閱相關資料,方才恍然大悟。
《續資治通鑒‧宋紀》在崇寧四年(一一○六)有這樣的記載:
先前蔡京經過蘇州時,想建一座寺廟,因而認識了一位名叫朱沖的人。蔡京發現,朱沖這人非常能幹,才沒幾天就籌集了大量蓋廟所需的木料。一年後,蔡京應召回到京城擔任宰相,就把朱沖與他的父親朱勔一起帶回了京城,不僅讓他們冒名進入童貫管轄的軍隊裡,而且都當上了官。
因為宋徽宗非常喜歡花石,蔡京便讓朱沖悄悄從浙中搜羅許多十分罕見的花石,進獻給宋徽宗。這讓宋徽宗十分高興,後來進獻的花石因此年年增加,以至於這些裝運花石的船舶,長串長串地出現在淮水和汴水上。這些船便被稱為「花石綱」,朝廷還因此在蘇州設立了專門的機搆辦理這類事務。
於是我明白了,所謂「綱」,原來是古代一種載運大批貨物的組織,貨船大致以十艘為一綱。也因此,無論「花石綱」還是「生辰綱」,運送的花石與生日禮物,數量都是相當驚人的。
宋徽宗作為大宋的皇帝,他的喜怒哀樂必然牽扯著蔡京這種人的敏感神經。因為後者知道,如果能夠哄得前者開心,那不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位置,自然可以坐得牢牢的。所以,他利用自己曾在蘇州做官、熟稔江南事務的有利條件,竭盡全力為宋徽宗搜刮奇花異石,也就成了頭等大事。
而對梁中書來說,蔡京既是他的岳父,也是他的靠山。所以,藉蔡京過生日的機會向泰山大人獻殷勤,不惜代價置備生辰綱,也就成了必然之事。至於他置備生日禮物所需的資金從何而來,我們也就不必太過認真了,不是有句老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然而,無論是「花石綱」還是「生辰綱」,不都是民脂民膏,滴著無數百姓的血汗?因此,青面獸楊志的個人遭遇,固然有讓人同情的地方,但實話實說,與那年代平民百姓的遭遇根本無法相提並論。那些聚義梁山的人,不都是因為官逼民反,才不得不上梁山的?
也因此,再次讀到《水滸傳》第十二回,讓我更為痛心的,是那個時代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的普通百姓,而不是青面獸楊志們。與此同時,「花石綱」也讓人聯想到宋徽宗在位期間,生活的奢靡、政治的腐敗與外交的不得力,以致民怨四起。大宋王朝的滅亡,其實完全在情理之中,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