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4-4

文/星雲大師 |2025.05.02
103觀看次
字級
迷與悟之間的差別,只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可能即是四萬八千里的距離,也就是「擬心即差,動念即乖;有人解者,即在目前」。圖/阿虫繪,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文/星雲大師

在我們的社會裡,凡有破壞性的是迷;凡有建設性的就是悟。

有人用造謠生非來破壞社會的和諧;有人專門從事不法勾結,破壞國家的安全;有的用寫文章來揭人陰私、損人名譽……這些都是仍在迷境妄識裡的現象,所作所為、所言所語都具有破壞性,威脅到社會國家的和平安詳。例如,一些重大的經濟犯,他們在國內倒閉了許多人的辛苦錢,自己潛逃到國外一了百了,罔視他人的痛苦,就是損人不利己的執迷不悟。這種自心迷昧而不知醒悟的人,是不能了知佛法的,按照佛教的真理,他們必然會受到因果報應的制裁。

《百喻經》中有一則譬喻故事說:從前有一個人應邀去朋友家赴宴,受到主人的殷勤接待。吃到其中一盤菜時,跟主人說:「這盤菜太淡了,沒有味道,不好吃!」

主人聽了,立刻道歉說:「太淡了嗎?請您稍等,再加一點鹽就好了。」

於是主人拿了一把鹽來攪和,問:「您再嘗嘗看,這回不淡了吧?」

那個人吃了一口,不覺拍掌而笑的稱讚起來:「好吃多了,好吃多了,加了一把鹽以後,這菜的味道果然大大不同了,真是不可思議!」

他把這件事銘記在心裡:原來菜的味道好,是從鹽中得來的。回到家,就抓一把鹽往嘴裡吞;當然,是苦澀不堪了!

佛法講求覺悟的道理,如同鹽一般,應用得好、用得妥當,人生的滋味無窮;如果矯枉過正,求悟反迷,那麼就如同笨人吃鹽一樣,貪求無益不說,到最後還可能傷到自己,不能覺照萬千妙諦。

另外一種人,他處處為你、為我、為他、為大眾謀求幸福,為人公正,肯自我犧牲,這種人哪怕他的能力有限,只能做很小的事,他仍然是一個有證有悟的人,是我們社會最需要的智慧者。因此,愚痴、執著、自私的人是迷者;智慧、犧牲、公正的人是悟者。迷與悟之間的差別,只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可能即是四萬八千里的距離,也就是「擬心即差,動念即乖;有人解者,即在目前」。

四、轉迷成悟有幾人?

我們如果只知愚昧、自私的執著於人生的一切假象,是永遠不能解脫超生的。

五通梵志是佛陀的弟子,有一天,他在深山懸崖邊行走時,不小心腳下滑了一步,從懸崖邊直直墜落下去。當他失魂落魄跌下的一瞬間,隨手抓住一棵小樹的枝幹,竟然絕處逢生,整個人不再墜落而懸掛在半空中搖晃不定,非常危險。梵志眼看頭上的樹幹快要支持不住他的體重了,心裡十分恐慌,大喊著:「救命啊!救命啊!」

恰巧佛陀路過此地,聽到他的求救聲,就趕來救他。佛陀說:「我實在很想救你,可是你恐怕不會照我的話去做。」

梵志指天誓地的說:「佛陀,我快要掉下去了,求您趕快救我,您說什麼我一定聽!」

佛陀說:「好,你把手放開。」

梵志一聽,低頭看看萬丈深淵的懸崖絕壁,心都嚇飛了,非常害怕的說:「我好不容易才抓到這一根枝幹,您怎麼反而要我放開?我一放手,就會掉下去活活摔死啊!我怎麼能放手呢?」

佛陀搖搖頭說:「梵志,放下!」

梵志仍然死命的抓著不放。

這則故事是說眾生執著痴迷,既不肯放下貪、瞋、痴,又要求得解脫,終究還是永遠困在迷境妄識裡面,不能證悟得道。古德說:「坐破蒲團不用功,何時及第悟心空?真是一番齊著力,桃花三月看飛紅。」千百年來,人間真正能轉迷成悟的又有幾人呢?

有道是:「但能識得娘生面,草木叢林盡放光。」古來的禪師大德,一旦轉迷成悟,不僅雙手盡離貪、瞋、痴諸煩惱的枝幹荊棘,而提升至一片光明歡喜的悟者境界,就連無情的草木林石,都沐潤著他的法喜而欣欣向榮。古往今來許多轉迷成悟的禪師事蹟太多了,他們都是在這個惺惺不昧的向上一念中解脫,尋到本來面目的。

藥山禪師悟道之後,看萬事萬物都是「榮也好,枯也好」,雖榮猶枯,雖枯猶榮,何等自由逍遙。

轉迷成悟 寧靜解脫

靈祐禪師自稱要投生做老牯牛,超越了物我之分,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的境界。

臨濟禪師栽松,要為後人做標榜,更是把他悟得的古道熱腸分與眾生共享。

古賢大德的契悟,給現在的人留下了很好的榜樣。在我們的社會中,也有一些悟得大智慧的人,把他們的精神、力量都投注在全民的福祉上,這就是現代的悟者。

除了有慧根的人能夠轉迷成悟以外,就是十惡不赦的人,若能及時回頭,痛改前非,他仍然可以算是一個悟者,能夠獲得寧靜、安詳的解脫。

有一個無惡不作的壞人,有一天他被警察抓到了,卻怙惡不悛不知悔改,一失手把警察也打死了;逃亡了五、六年,在別的地方又犯下案子被逮捕起來。大家一看,他就是五、六年前在某地殺死警員的人,於是把他押回原地去法辦。當他下火車的時候,當地的老百姓聽說犯人捉到了,都跑到火車站,等他一下車,大家就憤怒地丟石頭,要打死他。押他的警員叫大家冷靜下來,把他押到一位手抱小孩的婦人面前,對那個五、六歲的小孩子說:「孩子,他就是殺死你父親的人,他害你一出生就沒有爸爸!你要不要打死他?」

小孩子沒有講話,只張著眼睛看那個壞人,眼淚一直流個不停。這個犯人本來是個窮凶極惡的人,此時看到這一對母女流著無辜的眼淚默默望過來,心裡不覺萬分慚愧,朝地上一跪,痛苦的說:「我是世間上的罪人,請您原諒我,我情願被槍斃,以死來謝罪,請您原諒我!」

這時原來想打死他的老百姓看到他這樣真心懺悔,不但不打他了,還跟著他哭起來。

所以,一念之差執迷,害人害己;一念之間覺悟,獲得接受、同情。就算他最後仍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此時的心境也是平靜、無憾的;大家對他原先再怎樣的鄙視痛恨,此時也是讚賞、感動的。在慈悲包容之前,不論如何頑迷凶惡的人,也會幡然醒悟的。

悟,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愚智貴賤,人人都可以轉迷成悟。那麼悟後的境界,又是什麼風光呢?無門和尚有一首詩偈說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如果我們心中能不住一法,不著萬有,不為紛擾雜染的世相所迷惑,便能享受光風霽月的悟境之樂;正所謂「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