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外
本棱在幫忙發盒飯,不小心把給阿三的筷子掉到了地上,忙再遞去一雙乾淨的,口中説道:「還是我對你最好吧!」阿三卻立馬回了句:「説不定這是前邊的人掉的,你也這麽說對吧?」
身後有人一陣笑,原來是小秋和參加辯論比賽的夥伴小胖胖來了。小胖胖一伸大拇指:「阿三叔果然嘴皮子溜,配得上當咱的師傅!」原來他倆膩煩了辯論,說那只是比誰記的東西更多更牢,卻無法解決日常對話中常卡殼的窘狀。「壓根不實用!」小胖胖抱怨道。
「我們想拜你爲師。你口才忒厲害,啥話都能立馬接住。」小秋對阿三說。
本棱忙說:「他那是耍貧嘴,沒得教。」
「我教!」阿三卻道:「瞧吧,拜師得正式些,要先考試。」
小秋把袖子一擼:「考就考!」
阿三笑道:「擼袖子打架?口才講究説服,外交比戰爭更有效。你們先回答問題吧。」張口就問:「口才分攻勢和守勢,你們要哪種?」
小秋立答:「守唄!」
阿三一點頭:「守勢又有多種。一般表述型,幽默玩笑型,耍貧嘴型,饒舌賣弄型,抱怨賣慘型……,你們喜歡哪一種?」
本棱笑:「你就瞎編吧!」
小秋和小胖胖商量了一下,說:「什麼都學,但想先學一般表述型。」
阿三點頭道:「聽關鍵、找重點、知先後、講扼要,還算有點基本功,算是通過了考試。」
兩小夥很是興奮,小胖胖立馬問:「咋學?」小秋同時問:「咋教?」
阿三答:「簡單。『才』都是練出來的,你倆就像我那樣,一問一答相互練習就行。」
他讓兩小夥面對面站立,然後一人不停提問、另一人不停回答,且定時互換角色。提問要真實真誠,比如「你爲啥對你奶奶頂嘴?」「你每天總笑、不敢說NO,會不會被人認爲太沒水平?」「你居然還敢爬樹?」回答則要有理有力遵循邏輯,而且要回避鋒芒、表現智慧、不可油滑,如「你認爲我那是頂嘴?下次換個方式來哄她。」「笑是禮貌也是策略,所以你才把我當朋友不是?」「是啊,瞧我厲害吧!」……
兩小夥半信半疑但仍照辦。起初夾生,但愈練愈順,漸漸上癮甚至樂此不疲。阿三並不教怎樣回答、卻專門指導怎樣提問。沒多久二人果真練出了從容應答得甜甜的好口才。
本棱笑道「瞎胡鬧給鬧成了。」
阿三卻眉毛一揚:「我那是有科學根據的好不好!」
本棱祝賀他「成功培養出兩『口才』徒弟。」
阿三卻道:「非也!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培養的其實是兩大記者。」第二天便打發兩小夥去當地華人報社報到。
本棱不解:「報社需要答辯人才?」
阿三一臉正色:「非也!他們要的是會提問的好口才。」
果然,但凡這倆去採訪,再難開口的人也會吐露心聲,聲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