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智
四月十三日,備受國際矚目的「大阪‧關西世博會」正式開幕,會場位在日本大阪灣的人工島──夢洲,展期預計六個月。
回顧歷史上第一次的世界博覽會,是一八五一年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舉辦的「萬國工業博覽會」,用以展現英國在工業革命之後的先進實力,當中最具特色的展場是以大量玻璃與鐵架支撐的「水晶宮」,令遊客印象深刻。
現在所謂的「世界博覽會」有其嚴格定義,與申辦奧運一樣須經過申請與評選程序,且要獲得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展覽局」(簡稱BIE)的官方認可。
今年是大阪第二次舉辦世博會,第一次是一九七○年的「日本萬國博覽會」,也創下首次由亞洲國家主辦世博會的紀錄。當時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在一九六四年舉辦東京奧運之後,一九六八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因此,一九七○年世博會對日本的歷史意義是,向全球展現日本已經走出二戰戰敗國的陰影,擁有旺盛的創新活力。
那一次的主題是「人類的進步和協調」,共計七十餘個國家、四個國際組織參加。會場選在大阪府吹田市,由知名建築師丹下健三設計,占地約三百五十公頃。日本也在該次世博會展示了磁浮列車、電動汽車、罐裝咖啡等新時代產物,令世人耳目一新。
當時,我國與日本仍有正式邦交,會場的中華民國館由貝聿銘團隊設計,包括了彭蔭宣、李祖原兩位建築師,並在入口處裝置了楊英風的不銹鋼雕塑作品〈鳳凰來儀〉。貝聿銘捨棄了國府常用的中國「宮殿式」建築風格,改以幾何造型展現中國「庭園式」建築的趣味。雖然一度被質疑不是中式建築,但也有人出面緩頰,「中國人做的即是中國的。」在台灣建築史上,成為相當具有現代特色的作品。
從台灣觀光史的角度來看,由於我國政府於一九七九年才開放以觀光名義申請出國(當年僅允許商務、探親、就學等事由),在一個尚未串聯全球網路且申請出國並不容易的時代,參觀世博會就是一個彷彿環遊世界的夢幻體驗,對國人而言相當具有吸引力。
當時還沒有自助旅行的風氣,有台灣旅行社看到商機,推出十四到二十天不等的旅行團,要價兩萬四千元至三萬二千元。只要符合出國事由,旅行社將代辦相關業務,負責全程機票與食宿接待,不只參觀大阪世博會,還可以一次暢遊奈良、京都、東京等城市。
另一方面,台灣省觀光局希望吸引世界各地前來大阪世博會的遊客,順道過境台灣觀光,台北市政府也配合加強觀光旅館、遊覽名勝及交通車輛的管理工作。
一九七○年三月十五日,大阪世博會正式開幕。中華民國館選定年僅二十歲、長相甜美的電影明星翁倩玉擔任「一日館長」。翁倩玉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在日本成長,當時是東京上智大學的學生,會說日語與華語。由於當時翁倩玉已有許多電影與電視作品,在台灣及日本兩地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她在中華民國館接待來訪大阪都知事時,還吸引了日本NHK等三大電視公司的記者前來採訪。
翁倩玉不只為中華民國館代言,同時還為中影公司拍攝廖祥雄導演的電影《萬博追蹤》,故事背景就是當年的大阪世博會。翁倩玉飾演中華民國館的女服務員,透過她與日本男友的愛情故事,暗喻冷戰時期中華民國與日本的結盟關係。該片一次湊齊當時著名的愛國華僑「旅日三寶」,除了女主角翁倩玉,還找來職棒球員王貞治與職業圍棋選手林海峰客串,相當有看頭。
一九七○年九月十三日,大阪世博會正式閉幕,會展期間到訪遊客超過六千三百萬人次。除了主辦單位獲利兩千七百餘萬美元,旅行社、航空公司、旅館等周邊產業也都賺了不少錢,成為世博會歷史上令人難忘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