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家內兒虐案 過動、遲緩占2成

 |2025.04.26
96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衛福部統計,去年逾6000件家內受虐案件中,兒虐受害者屬過動、發展遲緩者高達2成;接受家外安置的受虐兒中,則有3成為身心障礙、發展遲緩者。衛福部表示,這類孩子常有情緒行為障礙,若是被家長當成一般孩子教養,容易引發兒虐事件。

世衛組織估計,全球發展遲緩兒童盛行率約6至8%,但去年國內6歲以下發展遲緩兒童通報率僅4.3%,實際接受療育者僅2.7%;國內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者盛行率僅10%,但僅2%接受診斷,1%完成完整治療。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說,台灣在發展遲緩兒童通報治療上,仍有進步空間。

張秀鴛說,過動、自閉症的兒童與青少年常有情緒行為障礙,如難以坐定寫作業,或行為較衝動,容易與他人起衝突等,若未及早診斷,父母常把症狀當成「不聽話」,以對待一般孩子的方式,打罵要求孩子寫功課、遵守規則,孩子卻因專注力不足,難以遵守指令,久之演變成虐待行為。

另外,公權力要求家外安置特殊需求兒少,有些孩子卻因情緒行為困擾,被安置機構視為管教不易的「難治兒」,不斷被「退貨」,輾轉在不同機構接受服務。

社工訪視發現,受虐兒少未及早治療,疾病情況嚴重,亟需藉宣導,讓家長知道孩子需要醫療、心理社會資源協助,不是打罵就能改變。過動及自閉症兒少,幼年時被家長虐待,長大後轉為施暴家屬,陷入惡性循環。張秀鴛表示,未成年「卑對尊」暴力事件加害者,近7成有身心狀況,過動占22.7%,泛自閉症診斷占17.8%,情緒障礙及妥瑞氏症各占4.4%,憂鬱症占3.1%。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