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場 機器人馬拉松 |2025.04.20 語音朗讀 47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有些機器人是以遙控奔跑,操控手跟在機器人後面操作。圖/新華社全球第一次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北京亦莊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昨日開跑,最終由天工Ultra機器人用時約2小時40分抵達終點線,拔得頭籌。圖/取自《新京報》官網機器人首次以正式選手身分,參與半馬賽程。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全球第一次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北京亦莊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昨日上午7時30分開跑,20支機器人隊伍挑戰21.0975公里半程馬拉松。上午10時11分,由天工Ultra機器人率先衝過終點線,全程用時約2小時40分。展現中國大陸機器人技術的穩定性與應變能力。此次賽事是人與人形機器人共跑,參加路跑民眾有1.2萬人,人形機器人有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天工、夸父、軒轅、逐日、神農等機器人團隊,展示不同的設計理念與控制方式,包括自主導航與遙控操作,不僅是一次耐力與科技的挑戰,更標誌著具身智慧(Embodied Intelligence)技術應用,不只會跳秧歌、打太極、泡咖啡,而是邁入新階段。分自主與遙控 還穿鞋適應場地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靚表示,這次馬拉松沒有為機器人專門鋪路、修路,賽道都是公開道路,路面會有不同坡度,機器人還需要越過軌道、經過轉彎。無論是爬坡、下坡,或是跨越障礙,對機器人來說都是挑戰。《大河報》報導,這場半馬中有的機器人是跟隨奔跑,也就是在機器人前方會有一位專門的領跑員,領跑員身上裝著信號發射器,引導機器人跟著跑;有的機器人則是遙控奔跑,操控手跟在機器人後面遙控操作。本次賽道設計未對機器人特別改造,大多數機器人成功起跑,其中小型機器人奔跑速度快,甚至讓隨行工作人員小跑跟上,不過也有機器人在起步不久即因故障倒地,顯示技術仍具挑戰空間。與人類選手跑馬拉松時會有補給站一樣,大會為機器人設置補給站,允許中途更換電池、進行接力等方式,部分機器人具備不關機就能更換電池的功能;材料選用上,為實現更輕量化且更耐用,有些機器人還會穿鞋,有些則會在腳底安裝耐磨設備,都是為了適應地面狀況。提升技術水平 開啟產業新局面奪得冠軍的「天工隊」技術負責人郭宜劼表示,「天工」在室內測試的平均配速大概在每小時10公里,最高能達到時速12公里。但是為了更加穩定地參加比賽,跑完半馬全程,工程師將「天工」的配速降至每小時7公里至8公里。參加半馬的北京鄒先生說,為了參加此次機器人馬拉松,特別把其他已經中籤的馬拉松比賽取消。「在起跑的時候,大家出發比較慢,都是為了看旁邊的機器人,大家看到都很興奮,近距離看到這些機器人確實眼前一亮」。一位業者表示,此前業界很少有長距離、長時間測試機器人性能的活動,為了讓機器人在賽場上跑得更快,各支隊伍都要提高機器人的結構穩定性和散熱能力,相信這場「人機共跑」過後,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前一篇文章 關稅戰前景不明 今年GDP最慘恐跌至0.16% 下一篇文章 促結束俄烏戰 美媒:美擬承認克里米亞屬俄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2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3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4佛教音樂與儀式 聲音如何塑造宗教氛圍2025.08.2405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6昆士蘭佛光童軍團 慶祝成立7周年2025.08.2307台東熱氣球嘉年華閉幕2025.08.2308【森活小學堂】噗通! 是誰跳進了生態池2025.08.2409【藝象空間】千年華彩 天目綻放傳世之光2025.08.2410快樂閱讀 印度流動圖書館 2025.08.2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永續竹巨蛋 低碳建築新美學川普會李在明 拋「駐韓美軍基地應歸美」復育海草綠洲 海洋再現生機睽違29年 台灣威廉波特少棒奪冠垃圾換餐點 慈善環保雙贏32 : 0 兩波大罷免慘敗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