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場 機器人馬拉松

 |2025.04.20
303觀看次
字級
有些機器人是以遙控奔跑,操控手跟在機器人後面操作。圖/新華社
全球第一次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北京亦莊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昨日開跑,最終由天工Ultra機器人用時約2小時40分抵達終點線,拔得頭籌。圖/取自《新京報》官網
機器人首次以正式選手身分,參與半馬賽程。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全球第一次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北京亦莊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昨日上午7時30分開跑,20支機器人隊伍挑戰21.0975公里半程馬拉松。上午10時11分,由天工Ultra機器人率先衝過終點線,全程用時約2小時40分。展現中國大陸機器人技術的穩定性與應變能力。

此次賽事是人與人形機器人共跑,參加路跑民眾有1.2萬人,人形機器人有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天工、夸父、軒轅、逐日、神農等機器人團隊,展示不同的設計理念與控制方式,包括自主導航與遙控操作,不僅是一次耐力與科技的挑戰,更標誌著具身智慧(Embodied Intelligence)技術應用,不只會跳秧歌、打太極、泡咖啡,而是邁入新階段。

分自主與遙控  還穿鞋適應場地

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靚表示,這次馬拉松沒有為機器人專門鋪路、修路,賽道都是公開道路,路面會有不同坡度,機器人還需要越過軌道、經過轉彎。無論是爬坡、下坡,或是跨越障礙,對機器人來說都是挑戰。

《大河報》報導,這場半馬中有的機器人是跟隨奔跑,也就是在機器人前方會有一位專門的領跑員,領跑員身上裝著信號發射器,引導機器人跟著跑;有的機器人則是遙控奔跑,操控手跟在機器人後面遙控操作。

本次賽道設計未對機器人特別改造,大多數機器人成功起跑,其中小型機器人奔跑速度快,甚至讓隨行工作人員小跑跟上,不過也有機器人在起步不久即因故障倒地,顯示技術仍具挑戰空間。

與人類選手跑馬拉松時會有補給站一樣,大會為機器人設置補給站,允許中途更換電池、進行接力等方式,部分機器人具備不關機就能更換電池的功能;材料選用上,為實現更輕量化且更耐用,有些機器人還會穿鞋,有些則會在腳底安裝耐磨設備,都是為了適應地面狀況。

提升技術水平  開啟產業新局面

奪得冠軍的「天工隊」技術負責人郭宜劼表示,「天工」在室內測試的平均配速大概在每小時10公里,最高能達到時速12公里。但是為了更加穩定地參加比賽,跑完半馬全程,工程師將「天工」的配速降至每小時7公里至8公里。

參加半馬的北京鄒先生說,為了參加此次機器人馬拉松,特別把其他已經中籤的馬拉松比賽取消。「在起跑的時候,大家出發比較慢,都是為了看旁邊的機器人,大家看到都很興奮,近距離看到這些機器人確實眼前一亮」。

一位業者表示,此前業界很少有長距離、長時間測試機器人性能的活動,為了讓機器人在賽場上跑得更快,各支隊伍都要提高機器人的結構穩定性和散熱能力,相信這場「人機共跑」過後,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