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穎容綜合報導】國家教育研究院今年2月26日召開「審定本教科用書內容疑義專家會議」,4月16日又舉辦「審定本教科用書三方座談會議」,會議聚焦於國中社會應「當代台灣」及「現代國家的興起」,以及高中歷史對應「現代國家的形塑」。會議建議教科用書呈現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中英文史料內容,並言明在文本中,並未提及中華民國或台灣等字句。
國教院表示,參與者交換意見後,達成兩項共識。第一,建議教科用書呈現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中英文史料內容,在書寫上按照原文摘述,並言明在文本中,並未提及中華民國或台灣等字句。
第二,國中社會除了開羅會議(《開羅宣言》)外,加入《舊金山和約》(1951)及《中日和約》(1952)等,內容可說明日本放棄對台灣、澎湖、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一切權利。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則批評,教育部要調整歷史教科書的定調簡直是在自嗨、痴人說夢,且愈改愈亂,此舉只會讓學生無所適從。
為防中共滲透,賴清德總統指示教育部深化青年學子對中國的識讀教育。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昨天在行政院會記者會上指出,現有課綱已有識讀中國相關課程,目前正在研發補充教材,老師也可以不使用,或使用其他能詮釋課綱的補充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