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維
整理/黃思維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鋼琴家黃凱盈從小熱愛音樂,不適應台灣教育體制的她,國中畢業後選擇前往國際舞台追尋夢想。過程中,她一度迷惘音樂的真正意義。直到某次國際巡演遇見一位以色列音樂家,受其音樂教育理念而觸動。回到台灣,她開始將音樂帶入偏鄉、推廣人道關懷,用旋律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黃凱盈認為:
「別人怎麼看都是次要,重點是你有沒有先打動自己。」
02
賴靖宜從小熱愛設計,喜愛關注生活細節。她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工業設計不僅是產品開發,更能影響社會結構,於是將目光投向經常被忽視的社會議題,她設計「Bras Up」衣架,讓女性能更妥善保養內衣;《Little By Little》對話卡牌,則幫助街友與安置人員建立信任。賴靖宜表示:
「設計不僅關乎產品開發,更會深刻影響社會層面與人們的生活方式。」
03
Julie是一位家庭主婦,大半生都為家人而忙錄;62歲時急性肝炎發作,醫師宣判她生命進入倒計時數。幸運的是,她等到換肝機會,因而重獲新生,也開始成為「為自己而活」的追夢人。今年72歲的她,決定踏上歐洲獨旅生活,期許活出不一樣人生。Julie認為: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可以選擇如何度過今天,珍惜當下,就是最好生活。」
04
Yuki本名林昱廷,是線上華語教學機構「Mandarin Go 中文好好玩」創辦人,致力推廣全球兒童華語教育。2018年創業初期,因資金不足、簽證受限,她只能兼職教學、當中文保姆,但也藉此了解海外家庭的教育理念。2020年疫情爆發,她成功將Mandarin Go轉型為高品質、高互動的線上課程,並拓展事業至全球。林昱廷說:
「每天早上起床時,讓你充滿動力去做的事,就是答案所在。」
05
黃慶祥出身彰化縣二林鎮舊社,是當地唯一的博士。年少時在異鄉求學的他,為守護故鄉記憶,提前退休返鄉田調、記錄地方故事。他拜訪舊社地區耆老及地方人士,耗時十年完成《舊社故事書》,細膩描述舊社歷史與文化,不讓地方記憶流失。黃慶祥說:
「凡事正念思考,作正念說、做,必成良性循環,生活就充滿正能量。」
06
郭令明(Kwek Leng Beng)是新加坡著名企業家,其家族事業橫跨房地產、金融、酒店與工業等領域。1969年,新加坡政局動盪,房地產市場低迷,他果斷投資陷入困境的城市發展公司,儘管一開始遭到父親嚴厲斥責,但他依然全力以赴,推動公司重組,最終成為新加坡房地產巨擘。郭令明說:
「機會往往隱藏在危機之中,關鍵在於是否敢於抓住並堅持到底。」
07
吳孟庭醫師是振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以精湛微創脊椎手術聞名。他秉持「心態決定療效」理念,強調醫病互動與心理支持,不但會向患者詳細解釋疼痛來源,並與他們共同制定治療計畫,幫助病患對手術過程有更多掌控感,減少疼痛恐懼,提升整體治療效果。吳孟庭認為:
「良性的醫病互動與相互信任,才是醫療效果得以彰顯的核心所在。」
08
紀姵妏曾是亞馬遜倫敦分公司(Amazon London )員工,高中畢業的她,一度受性別、文化與學歷的藩籬所框架,於是她孤身前往海外探索,即便投了上百封履歷被拒仍不放棄,最終成功進入世界市值Top3的Amazon工作,今年更取得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的資訊工程研究所資格。紀姵妏相信:
「只要『想要』的欲望夠強,就能堅定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