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皓芸
前陣子Threads上有則洗碗文,一位薩提爾老師分享「洗碗的故事」,掀起網路炸鍋。「小時候都是我媽洗,現在太太要我洗碗讓我覺得自己不被愛。」真訝異,洗碗竟被賦予如此重要的意義。
通常我們家在歡暢聊天、大快朵頤後,為了節省孩子讀書、大人放鬆的時間,我總立即起身洗碗。水槽沒有熱水,身為怕冷的急驚風,寒冬中絕對是光速結案。而老公雖然吃飯較慢,卻總是邊吃邊叫我停手,意圖展現「下了班會主動完成家務」的完美爸爸形象。此時在學校光榮擔任「洗餐具長」的兩個女兒,對洗碗也有一番莫名其妙的野心堅持:姐姐是認真魔人,每個碗都刷得乾淨清潔;小女兒則視之為玩泡泡的正當機會,邊玩邊洗,漫長十五分鐘過後,一個碗還是技術性地永遠洗不完……。
其實,洗碗洗衣、掃地拖地這類清潔工序非常療癒人心,全家人一起,更有種革命般的熱血情誼,尤其看著努力過後的清爽整潔,比起看令人三觀炸裂的誇張新聞、盯孩子功課成績、爭論雞毛蒜皮的口角……真心享受這種能忘卻煩惱的家事,還有什麼比洗碗更能簡單快速獲得成就感?
或許反倒要感激生活中這些看似平凡的瑣事,它讓我們沉靜心靈、貼近生活、體驗動手的快樂,簡直是專屬快充。可惜現在全家人都搶著洗碗做家事,廚房水槽反而成為我難以施展的舞台──認真說起來,也算是一種「被愛」吧,為了不剝奪大家的喜好,媽媽我只好退居納涼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