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支援民眾在「臨短急」等照顧協助,但日前因外界質疑收費過高,而延後至昨天上路。台灣失能者家庭暨看護雇主國際協會今表示,鐘點看護工加價收費卻不見得具有專業證照,質疑以錢分級照護的做法,不僅違背照護倫理,主張鐘點看護工應拿出專業認證,才能跟特殊照護需求者要求加價。
該協會指出,此計畫中,部分試辦單位針對重度失智、體重超過80公斤、有攻擊傾向等狀況,每日或每小時加收100至600元費用。在長照制度中的本國居服員,早有針對失智、精障的專業課程認證,並規定「唯有通過培訓者才能照顧特殊需求者」,然而,鐘點看護移工是否已提出專業認證來要求跟特殊照護需求者加價?
協會表示,計畫所有需加收費用的標準,都須由專業醫療人員明確定義標準與判斷依據。例如試辦單位提及「有攻擊傾向」需加費,但如失智症引發的行為與心理症狀(BPSD)屬疾病表現,非患者本意,專業照護應透過技巧化解,而非單純加價。
家庭照顧者總會分析,需求確實存在市場,民眾先前類似狀況會申請自費服務,勞動部推出方案價格略低於自費,但可能面臨外籍服務員,會有語言與溝通挑戰。
家總祕書長陳景寧說,不論平均10年的長照歷程,或非長照狀況,臨時、短期、急迫需求確實存在,例如因長照服務派不出人力,民眾會透過人力仲介業,自費聘請看護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