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招池
友人的公公處理完老伴後事,到外地旅遊散心,邂逅一家貧又喪偶的婦人,兩人很投緣,友人公公準備娶回來作伴,卻遭家人反對。老翁不惜撕破臉,捧著二十五萬現金到對岸迎娶。
老翁育有三子,都已成家立業;原本跟他同住的老大,反應特別激烈,為此舉家搬出去住,從此不相往來;老二雖未與父親同住,但也持反對意見,認為老父給子孫不良示範;僅厚道的友人與老三夫婦,始終保持緘默,認為只要老人家高興就好,晚輩不宜置喙。
新嫁娘小老翁兩輪,但她沒嫌棄,只要求來台有份工作做,她願意服侍他一輩子。於是老人家求助於工廠上班的老三,幫忙找了份臨時工,卻引起其他兄弟不滿,兄弟因而結下樑子。
幾年後,老翁一身是病,沒人搭理,每次要看醫生,總是打電話請三媳婦幫忙叫車,看病錢也跟她要;友人原先想:「自己無法隨侍在側,現在有事『晚輩服其勞』是應該的。」可是久了後,疑惑地跟我抱怨:「那女人不是說要照顧公公一輩子嗎?難道……」忽然電話響了,她接聽過後,一臉微慍地說:「又是公公要我叫計程車去看病。」處理完,她嘆了一聲說:「老了幹嘛要再婚,落得這種下場,真是得不償失!」
我聽了,跟她說:「年老了,失去伴侶,是很寂寞的事,他只是想找個老伴而已,有需要決裂嗎?」見她沉默不應,我就舉個例子說:「我家曾養一群雞,因忙不過來讓給友人,僅留下一對自賞,牠們感應到熱鬧不再,天天形影不離,後來一隻因病死了,另一隻慌張失措,整天咯咯叫,不眠不食。動物都如此怕孤單,何況萬物之靈!」
我接著問:「老人家身旁有兒孫陪伴嗎?如果做不到,有否立場不讓老人找個伴呢?至於他找的伴怎樣,那是他的選擇,當然由他承擔,晚輩不宜指指點點。」她聽了猛點頭稱是。我誇讚她:「我很認同妳不隨眾起舞、不計較,又能對老人家善盡本分,福報將降在妳身上;至於娶來的外配要怎麼對待妳公公,那是他們兩人的事,就不需要妳多慮了。」
人到黃昏之年,不幸另一半無法與之白頭偕老時,有人想不開,鬱鬱終生;有人積極展開人生第二春,尋覓同行的伴侶;當然每人的際遇不同、條件不同,各有其因緣與考量,就讓每個失婚者自行譜寫黃昏戀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