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維
整理/黃思維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李兆基是香港地產公司恒基兆業創辦人,今年3月15日辭世,享耆壽97歲。1948年,他帶著僅有的1000港元,從中國大陸廣東省隻身到香港。12歲跟隨父親學習經商理念的他,在二戰後市場低迷時大膽收購土地,奠定商業帝國基礎;1950年代,他與商界好友共同開發房地產市場,成功讓香港地產業進入新紀元。李兆基說:
「面對變局,保持信念、不斷精進,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02
音樂人陳小霞曾譜寫無數華語經典歌曲,被譽為「金曲製造機」。家住新北郊區的她,有滿屋家具與收藏;在邁入70歲時,她被這些珍藏著、曾以為是財富的物品壓得喘不過氣,因此決心清空家中累積多年收藏,回歸最純粹生活。當最後一件物品被送走,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輕盈與自由。陳小霞認為:
「沒有遺憾地放下,才是真正的自由。」
03
音樂創作者林愷倫(Karencici)是美籍華裔女歌手,曾為田馥甄寫過歌;年少時,她渴望成就與掌聲,從創作、企畫到宣傳,每一步都親力親為。去年自立門戶成立音樂廠牌「Boots n' Cats Records」,不僅成為自己事業的舵手,首張專輯《SHA YAN》更在2019年入圍第30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林愷倫說:
「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但也要學會承擔。」
04
Chloe本名鄭伊伶,是清潔劑品牌淨毒五郎創辦人。創業路上,她深知商業利益的重要,卻仍堅守初衷──推動環保清潔產品。一次次被市場拒絕並沒有讓她退縮,反而讓她更專注於教育消費者,只為讓正確選擇成為習慣。如今,淨毒五郎不只是一個品牌,而是一種生活哲學,提醒人們做選擇時,不僅為自己,更要為世界負責。鄭伊伶說:
「努力不會無用,它會帶我到我想抵達的地方。」
05
小米集團是以手機銷售起家,近年跨足冷氣機及洗衣機等家電行業,董事長雷軍在公司草創時,每周工作6天,每天12個小時,紮紮實實把事情做好。他以高情商與說服力,在招募人才與募資方面屢屢成功,甚至能與投資人聊通宵。去年推出的電動汽車一炮而紅,帶動股價創下歷史新高。雷軍說:
「勇氣,來自於堅定的信念,奔湧不息的熱情,還有每一步的腳踏實地。」
06
1934年,西班牙教師安東尼.貝奈格斯(Antoni Benaiges)被派往布哥斯省一個偏遠小鎮任教,對教育充滿熱忱的他,推崇「自由表達」教學法。由於當時信仰與科學之間仍有衝突,迫使他教學屢屢受阻,但他堅持初衷,將教育與宗教抽離,鼓勵學生從生活當中學習創作與思考,讓學生們的想像力自由飛翔。安東尼說:
「學習的知識得愈多,未來的選擇也
會愈多。」
07
王興興自小喜歡動手做「小發明」,但學業成績並不理想,以致無緣頂尖學府。然而,他並未因此氣餒,反而在浙江理工大學找到熱愛之物──機器人製作。憑藉熱情與堅持,他用人民幣200元(約新台幣911元)打造出第一個XDog機器狗,不僅震撼業界,更讓中國機器人技術立足全球。王興興表示:
「學業成績並不能定義一個人,真正的卓越,是找到自己的舞台並發光發熱。」
08
施振榮是宏碁集團創辦人,80歲仍活躍於業界。他推崇「圍棋哲學」,認為企業經營需比對手「多一口氣」,不僅要有資金,更要有信心。他鼓勵企業創造「多個活眼」(圍棋術語,指順利關鍵),確保競爭優勢不被市場淘汰。他退休後仍積極推動新事業,創立「不造車的車公司」,繼續幫助企業造好車。施振榮說:
「成功不只是風口,而是來自長期布局、耐力、策略與持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