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維
01
香港插畫家Yan本名葉欣,筆下作品Plastic Thing充滿鮮豔色彩與幽默;從小,她就對畫畫充滿熱情,卻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容易自我懷疑。在母親、老師與男友不斷鼓勵下,讓她學會用畫筆表達情感,讓繪畫成為她與世界溝通的橋梁。葉欣說:
「自我懷疑是旅程的一部分,但不要讓它成為終點。」
02
1932年,美國飛行員愛蜜莉亞.厄爾哈特(Amelia Earhart)成功駕駛單引擎飛機,完成飛跨大西洋的壯舉。在1920年女性飛行員極少的時代,她憑藉堅持與勇氣,打破了飛行歷史對女性的種種限制,拿下第一位單獨飛越大西洋的女性封號。愛蜜莉亞認為:
「最有效率能完成一件事情的方法,就是去著手做它。」
03
林伯龍醫師致力眼科醫療服務逾50年,造福民眾、貢獻良多。他原本對理工科充滿熱情,卻為了承擔家族期望,走上醫學之路。外科實習時,他在急診室裡見證生死,必須在3分鐘內做出生死抉擇。這些經歷讓他明白,醫學不只是技術,更是一場對生命的承諾。林伯龍認為:
「知識能治病,堅持能救人,唯有不斷精進,才能讓光明與希望延續下去。」
04
廖克發是馬來西亞裔台灣導演,曾於新加坡擔任小學老師5年,懷著電影夢來台學電影,於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畢業後,一路從事紀錄片、劇情片、短片創作,獲獎無數。2024年他以長達5小時的紀錄片《由島至島》先後獲得第26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百萬首獎,以及第61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廖克發說:
「人生如電影,不必循序漸進,重要的是如何感受。」
05
運動場上,有人奮力衝刺,也有人默默守護,專任教練林漢森是後者,卻成就無數前者。他不只是教練,更是學生的支柱。曾有選手因失誤陷入低潮,他陪伴選手走過操場、聽著選手傾訴,終讓對方重拾信心;還有選手因傷幾乎放棄,他卻為其日夜照料,直至對方重新站上跑道。林漢森認為:
「運動的真諦不只是勝利,而是學會不退縮,勇敢挑戰自我。」
06
靳嚴博原是頂尖醫學精英,一路從建中、陽明醫學系畢業,前景一片大好。思考職涯發展時,他毅然選擇放下手術刀,踏上不確定的創業之路。求職連續失敗50次的他,沒有因為挫折放棄,反而迎難而上,不斷磨練溝通與表達能力,最終成功進入國際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靳嚴博說:
「人生沒有既定公式,唯有不懼挑戰、勇敢尋夢,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舞台。」
07
廉惠蘭是南韓資深女演員,其動人演技直擊人心,近年成為韓劇迷口中熱議的人物。大學就讀韓國文學系的她,曾在學校戲劇社出演嘗到受矚目滋味,雖畢業後進入出版社工作,但內心對表演的渴望卻從未熄滅。她的角色從來不是要角,但卻能用細膩的演技賦予角色靈魂,在短短幾幕間,讓觀眾久久無法忘懷。廉惠蘭說:
「沒有小角色,只有不努力的演員。」
08
讓捏麵人變身創意公仔及藝術品,這是捏麵人藝師黃昭智創新與高超的技巧。他打破材料限制,融和黏土與樹酯,讓作品歷久彌新,從廟宇神像到布袋戲偶,無一不栩栩如生。他的藝術不只是手藝,更是一種傳承,不僅在嘉義竹崎舉辦個展,更在學校與市集推廣這門技藝,讓傳統工藝走向廣闊的未來。黃昭智認為:
「匠人的價值,不在於快,而在於每一捏都蘊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