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做家事,應把它當作一種責任心的培養,其行動象徵喜悅、愛以及對跟我們住在一起的人的承諾。圖/123RF
《YNAB,史上最簡單有效的個人理財預算法‥讓每一塊錢都有效率!教您從根解除財務焦慮》。圖/臺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文/傑西‧麥坎姆 譯/羅亞琪
波特在八歲生日後剛開始編列預算時,我和茱莉決定告訴他,我們有替他存生日禮金。這些年來,親戚給的禮金已經累積一百美元左右。我們很努力地想要讓他明白,他能擁有這筆錢是件大事。我們坐在他的床上,跟他說我們從他還是嬰兒時就開始存這些錢,花了很多年才累積這麼多。我們認為他明白了一百美元有多龐大之後,接著問他想要怎麼運用。
波特馬上就知道答案:買一台兒童學習平板(早期為孩童設計的平板)。我內心很清楚這個東西他不會用很久。我告訴他,這感覺設計得不是很好,他大概沒多久就玩膩了。我很難放手讓波特自己做決定。我最後在情急之下,把一百美元用一美元的紙鈔一張一張給他,希望這能讓他了解一百美元有多麼多。我心想:「他在手上感覺這疊紙鈔後,肯定會想存起來。」
並沒有。我們到了電子產品專賣店之後,波特把那疊紙鈔丟在收銀台,然後帶著新玩具蹦蹦跳跳地走了。
為了波特著想,我很希望我是錯的,但正如我懷疑的,他最後並沒有很喜歡那台平板。過了幾周,他甚至把它忘了。
編列預算幾個月後,波特再次提到那一百美元。他說,在思考過他可以用那筆錢做的所有事情之後,他感覺自己浪費了那筆錢。他應該把錢存來買新的腳踏車,或是跟朋友一起參加活動。我沒有發表評論,因為我知道他不需要我的看法。這次經驗顯然會影響到他日後的金錢決定,對我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基於這點,我不認為花那筆錢很浪費,那只是波特(和我)在成長過程中必經的痛苦。
關於零用金
關於應該要給孩子多少零用金,我和茱莉苦思了一陣子。有一段時期,我們要求孩子得做家事,才能拿到零用金。他們賺到的零用金多寡,要看他們有多願意做家事以及家事做得有多好而定。
但,成效不彰。這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壓力,因為我們必須管控每一件家事的品質,並主觀決定每個孩子應該針對每一件家事得到多少錢。孩子也不喜歡這種做法,因為他們永遠不知道自己某個星期會賺多少零用金。他們也覺得,天啊,媽媽心情好我就能領到比較多,心情不好我就拿的比較少。這對他們很不公平。
榮恩‧李伯的零用金建議讓我和茱莉有所突破。我們在YNAB的播客節目上聊天時,榮恩說到他認為零用金不應該是孩子完成一件任務才能得到的酬勞。做家事是另一回事,我們會做家事是因為我們很愛彼此,也因為我們希望自己的家運作良好。我們把做家事當成一種責任,這個行動象徵了喜悅、愛以及對跟我們住在一起的人的承諾。我完全同意這個看法。
我和茱莉向來都把零用金視為學習的工具,但是由於我跟榮恩的對話,我們對這件事的想法更上了一層樓。他指出,我們希望孩子練習理財,就跟希望他們練樂器或練畫圖一樣。所以,沒做家事就把他們的錢沒收是沒有道理的,就像在這種情況下沒收他們的圖畫本或小提琴也毫無道理一樣。
訪問完榮恩後,我跟茱莉聊過,最後決定在那天晚上的晚餐時間宣布全新的零用金政策。零用金不再需要靠做家事獲得,每個孩子都會根據年紀得到固定的零用金。我和茱莉決定,每個星期波特和哈里遜可得到五美元、莉蒂雅三美元、馬克斯兩美元、蘿絲一美元。這讓我們大大鬆了一口氣,孩子也很高興知道自己究竟會得到多少錢。
你必須自己決定什麼最適合你們家,但是我真心推薦這個基本做法。把孩子的零用金當作學習工具,金額維持固定一致,跟其他的責任分開。有了這個簡單的系統,你就能教他們擁有耐性、慷慨和負責,這些特質在他們成年後都會很有幫助。
(摘自《YNAB,史上最簡單有效的個人理財預算法‥讓每一塊錢都有效率!教您從根解除財務焦慮》,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作者簡介 傑西‧麥坎姆(Jesse Mecham)
傑西是一名註冊會計師,於2004年創立了一家名為「您需要預算」(YNAB,You Need a Budget)的公司,教導人們使用他獨創的四規則方法,徹底改變他們看待和管理資金的方式。當時,他正在楊百翰大學攻讀會計碩士學位,他運用自己的數字天分開發了一個系統來追蹤他們的開支,打了工資周期,擺脫債務,並節省了更多的錢。這就是YNAB。這套計畫和課程目前仍在美營運,繼續幫助無數人。他與妻子、六名孩子一家人現今快樂地住在猶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