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發展】人形機器人跑向量產元年

文/記者王永前、姚玉潔、龔雯、孫青 |2025.03.22
600觀看次
字級
在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拍攝的人形機器人。圖/新華社
在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數採中心,數據採集員「教」機器人擦桌子。 圖/新華社
機器人在二○二五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現場踢足球。圖/新華社
在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園(亦莊),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天工」奔跑展示。圖/新華社
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現場體驗區,人形機器人「小柒」向觀眾致意。 圖/新華社
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迭代賦能,機器人不僅具備了更靈巧的身體,還武裝了更聰明的大腦。大陸人形機器人加速跑向量產元年,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花人民幣五萬元買一台人形機器人幫忙做家務,將不再是幻想。 圖/新華社
在北京「機器人大世界」的應用場景示範區,參觀者參觀優必選公司的人形機器人。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永前、姚玉潔、龔雯、孫青

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迭代賦能,機器人不僅具備了更靈巧的身體,還武裝了更聰明的大腦。大陸人形機器人加速跑向量產元年,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花人民幣五萬元買一台人形機器人幫忙做家務,將不再是幻想。



走進上海首座人形機器人量產工廠——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一期工廠,一台台機器人被有序組裝、調試、下線,年產能達數千台,訂單還在不斷增長。

在四千平方公尺的智元機器人數據採集中心,搭建的餐廳、奶茶店、家居等日常生活場景中,上百名數據採集員頭戴VR眼鏡、手持操作手柄,「手把手」教機器人做家務——疊衣服、收拾碗筷、倒茶、送餐、清理桌子、超市收銀……從「具身」到「智能」,機器人有如踏上取經路,要通過重重關卡。

練就十八般武藝

「就像人有二百多塊骨骼一樣,智元人形機器人A2,全身有四百多個零部件。在整機測試前,每台機器人要經歷多個分項測試,比如單腿負重三十公斤的深蹲,就要進行二千次以上的測試,避免之後行走不穩或摔倒。」智元機器人研究院執行院長、具身業務部總裁姚卯青說。

通過了製造關,還有訓練關。首先是在程序設計下完成多樣性任務,讓機器人對物理世界有一個大體的「感知」,可以避開障礙物行走等,然後是專業訓練,復刻真實應用場景如家居、商場、辦公、餐飲等,讓機器人在開放的環境裡學會應對更複雜的任務。

比如在人類眼中極其簡單的倒水這件事,機器人卻可能需要學習數百次:會往杯子A裡面倒水,也要會往杯子B裡倒水,杯子被臨時挪動了,或者光線變暗了,機器人都要做到應對自如,不會把水灑到外面。

日前,智元機器人開源海量規模的仿真數據集,涵蓋家居、商超、辦公、餐飲和工業五大類場景,以及一百八十多種品類具體物品、十二種核心技能。

「這是繼去年十二月百萬真機數據集開源項目之後,我們在具身智能數據方面的又一開源行動。」姚卯青說,如同一個極其高效的虛擬練功房,仿真數據集能幫助機器人快速練就十八般武藝。

人人貢獻數據,才能人人共享數據。姚卯青表示,在過去一年,具身智能領域迎來了爆發式發展,大規模機器人操作數據的作用功不可沒。二○二五年公司將推出更多數據,吸引更多開發者參與具身智能的創新,推進技術大眾化,努力實現「人形機器人人人造」。

新一輪產業革命

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產品,引爆新一輪產業革命。

根據大陸工信部二○二三年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到二○二五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批量生產;到二○二七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相關產品深度融入實體經濟,將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業內估算,截至二○二四年底大陸人形機器人企業已近百家,並有三十餘家企業宣布二○二五年開始商業化量產。

「全球機器人三分之一產量在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機器人三分之一產量在上海」,在人形機器人爆發「前夜」,上海積攢了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多類要素——技術、人才、供應鏈、政策等。

「上海的人才密度和國際化程度都很高,產業豐富而集中,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和資源儲備。同時,上海在供應鏈和應用場景上也擁有很大優勢,人形機器人可以快速商業化並反哺研發和製造。」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曾翔說。

據了解,二○一五年成立的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從智能康復起家,目前已切入萬億級通用機器人賽道,以人形機器人為重點戰略方向。二○二三年首次發布的通用人形機器人GR-1已實現量產;經過一年多研發迭代後,去年發布第二代通用人形機器人GR-2,在銀行導覽、汽車製造、醫療康復等領域有了實驗性應用。

「依託深厚的科研底蘊,高密度高質量的人才集群,高效配合的產業鏈協同,以及豐富多元的數據底座,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依然有望領跑人形機器人賽道。」姚卯青說。



通過分級考試

機器人持證照上工

前不久,在上海舉行的二○二五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上,無論是人形機器人還是與之相關的靈巧手、大模型等,都是熱門展位,吸引許多觀眾和業內人士交流。

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磊在會上說:「隨著技術的持續進步和開發者的合作,將引發人形機器人的革命性變革。」

今年春節前,國地中心啓用了大陸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集合了超過一百台異構人形機器人。「目前,訓練場每天能產生上萬條數據,預計今年有望沉澱下一千萬條數據,部分訓練數據集將通過國地中心的OpenLoong開源社區開放共享,邀請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具身智能研發團隊,以及科研院所等持續完善,共同突破瓶頸。」江磊說。

還需通過升級考試

搭載人工智能的人形機器人,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密度,進入更多領域、開闢更多賽道。多位專家認為,雖然二○二五年人形機器人量產可期,但應用落地仍面臨挑戰,需攻克安全、情感、交互等八項關鍵技術,尤其是解決居家養老問題,為時過早。

在春晚扭秧歌「出圈」的宇樹機器人目前已是一機難求。但宇樹科技市場經理孫寶岩表示:「人人都希望馬上能買一台機器人回家幫忙做家務,可是從目前來看,無論在硬件還是軟件上,都還有一段路要走。希望大家再耐心等一等,以免美好期望與現實應用存在落差感。」

北京靈初智能科技首席執行官王啓斌也坦言,相比機器人「腦袋」有開源這一「加速器」,「身體」的優化更需要時間和耐心,比如突破輕量化骨骼、高強度本體結構、高精度傳感等技術,並非一蹴而就。

業內認為,類似於自動駕駛分級,人形機器人也分等級。為了更好地規範人形機器人的開發與應用,需要在確保技術進步的同時兼顧安全、倫理與社會影響。去年,《人形機器人分類分級應用指南》和《具身智能智能化發展階段分級指南》團體標準在上海發布,按照具身智能、下肢運動、上肢作業、應用環境等作為分級要素,將人形機器人畫分為L1至L4四個技術等級;按照感知、認知、決策、自主等核心能力作為分級要素,將智能化等級從基礎到高級智能化水平畫分為G1至G5五個階段。

避免非良性競爭

此外,多家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發起《共建具身智能語料數據生態》倡議,並簽訂具身智能語料運營合作意向書。

「這不僅使大陸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領域的各環節有章可循、有據可查、有準可依,還將引導企業和科研機構更加有序地開展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避免非良性競爭和資源浪費。」國地中心總經理許彬說。

最近,上海有關部門正在進一步研究,推動類似技術測評、認證體系等平台的成立,開展對機器人本體、具身智能模型、應用場景落地等測評認證。依託現有訓練場,打造國家級測評認證「考場」,推動人形機器人「持證上崗」。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