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療法 顏色治療有力量

文/吉宇堂中醫  |2025.03.21
382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吉宇堂中醫 

五色療法,又稱色彩療法,是一種結合了中國傳統醫學的五行理論與現代療法的非侵入性治療方式。這種療法使用青、赤、黃、白、黑5種基本色彩,透過特定部位的色彩應用,旨在調整體內能量流動,進而達到治療身心疾病的效果。

五行色彩 作用人體



在傳統中醫中,五行理論認為宇宙間的一切元素可分為木、火、土、金、水5種,這些元素相互作用,相生相剋,形成了一個動態的平衡系統。根據五行理論,每種元素都對應一種色彩:如:木行對應青色、火行對應赤色、土行對應黃色、金行對應白色、水行對應黑色。

這些色彩不僅代表自然界的基本元素,也與人體的臟腑功能、情緒狀態及生理健康息息相關。例如,青色有助於舒緩肝臟相關的功能失調,而赤色則能夠活化心臟功能。

傳統智慧 原理揭祕



五色療法中,治療師會使用色筆或色貼,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選擇相應的色彩應用於肚臍、手掌或其他相關穴位。這種外部的色彩刺激,能夠透過皮膚感受並傳遞到相關的器官,調節氣血,平衡五行,進而達到治療效果。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色彩對人的心理和生理有著深刻影響。色彩能影響人的情緒和心情,進而影響到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例如,藍色和綠色常被視為冷靜及放鬆的顏色,可以幫助人們減輕壓力和焦慮;紅色則能提升能量與活力感,有助於改善抑郁症狀。

此外,色彩療法也與光療法有所關聯,研究顯示,不同波長的光線對人體生物鐘和荷爾蒙平衡有顯著影響。例如,紫外線能夠促進皮膚生成維生素D,有利於骨骼健康。

雖然五色療法在傳統中醫有著深厚的歷史基礎,但其在現代醫學研究仍屬於新興領域。近年來,愈來愈多的臨床試驗和科學研究,開始探討色彩療法對特定疾病的治療效果,如慢性疼痛、皮膚病與心理疾病等。

有案例研究顯示,應用黃色與綠色的色彩療法,在治療慢性皮膚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在接受連續4周的色彩療法後,皮膚的炎症明顯減少,且整體情緒狀態也有所改善。

五色療法作為一種結合傳統中醫智慧與現代心理學的療法,提供了一個無藥物、無創、無痛的治療選擇,對於追求自然治療方法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值得考慮的健康管理方式。然而,正如任何療法一樣,選擇五色療法前應咨詢專業醫療人員,根據個人的具體病情和體質進行適當的治療方案設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