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物種「魚池琴蛙」 台師大發表

曾博群 |2025.03.21
274觀看次
字級
台師大及農業部研究證實,台灣和日本琉球的豎琴蛙有明顯差異,上月發表為新物種,正名「魚池琴蛙」(圖)。圖/台師大提供
台師大及農業部研究證實,台灣和日本琉球的豎琴蛙有明顯差異,上月發表為新物種,正名「魚池琴蛙」,圖為其蝌蚪模樣。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過去學界認為「豎琴蛙」是台灣所有原生兩棲類之中分布範圍最狹隘、族群數量最少的蛙類。後經多年研究,證實台灣和日本琉球的豎琴蛙有明顯差異,台灣豎琴蛙上月正式發表為新物種,正名為「魚池琴蛙」,成為全球第8862種有正式學名的兩棲類動物,全球僅在台灣剩下300至700隻。

台灣師範大學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昨舉辦「魚池琴蛙」學術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豎琴蛙」經由台灣師範大學,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及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的合作研究,證明台灣與琉球的豎琴蛙有明顯的差異,為一個獨立物種,並加以命名。此分類上的異動也讓台灣特有種的兩棲生物數量再加1,增為21種。

表彰發現人 以「世煌」命名

台師大生科系特聘教授林思民指出,魚池琴蛙的發現可追溯至1980年代早期,時任台師大助教陳世煌在蓮華池研究中心發現這個形似腹斑蛙,但是體型較小的蛙種,懷疑這是一個新物種。

但40年前缺乏可用的證據,此物種始終未能正式發表,後至1990年代,多數的分類學家將其鑑定為與分布在日本石垣島和西表島相同的「豎琴蛙」(或稱琉球琴蛙),而台灣本地只發現南投縣魚池鄉的兩個族群,因此在台灣的數量一直處於瀕危狀態。

時隔40年,「魚池琴蛙」的身世重見天日,研究團隊將「世煌」兩字拉丁化作為種小名,命名物種學名為Nidirana shyhhuangi ,表彰陳世煌在發現這個物種的重大的貢獻。陳世煌除感謝後輩支持他的理念,更為魚池琴蛙能有自己的名字感到開心。

最瀕危蛙種 切莫干擾棲地

林思民說,台灣和琉球的豎琴蛙在遺傳有明顯差異,2023年再經由檢視博物館標本,發現台灣較琉球豎琴蛙有體型較小(小於3.5公分)、腿部橫紋較多等形態上明顯的差異。2024年也證實兩者聲音、音頻有明顯不同,台灣豎琴蛙的蛙鳴急促高亢、琉球的則緩慢低沉,上月27日正式發表其研究,台灣豎琴蛙因此有「魚池琴蛙」這個新名字。

農業部生多所副研究員林春富表示,魚池琴蛙在全球僅分布於蓮華池與日月潭的周邊溼地,總棲地面積約僅0.014平方公里,成體族群量僅剩約300到700隻,是全世界最瀕危的蛙種之一。

林春富提醒,新物種發表之後,一定會有不少民眾想一睹為快,但琴蛙棲地面積小,且巢口小不易察覺,人們走動便容易踩到窩巢,呼籲民眾減少前往棲地觀看、干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