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延興
去年春天到英國進行訪學,在即將轉機飛往愛爾蘭時,右腳踝不小心踩進路邊的窟窿,我意識到:完了!我的腳扭到了,而且比我想像的還嚴重。我忐忑不安的走向服務台,告訴機場服務人員,我的腳扭傷需要協助,很快的,她們貼心的為我準備冰塊與輪椅,為我安排前面的位子並協助通關。飛機在黑夜中飛行,望著美麗的倫敦夜景,備感異國的溫情,也擔憂未來的路程。
抵達都柏林機場後,地勤安排一位年長者為我推輪椅並將行李一併送到公車站牌,讓我甚覺不好意思。當公車抵達靠近住宿旅店市區,下車後,我發現我仍無法走到旅店,只好再叫uber坐到旅店。
待在旅店兩晚,右腳愈來愈痛,步履維艱之際,原想到醫院診療但遇到當地的休假日,只好忍著傷痛和著止疼藥撐下去,當下很想念台灣便利的醫療與健保制度。
第三天,我上網查到當地有一些中醫診所(歐美有愈來愈多人喜歡中醫療法),決定坐車前往針灸與包紮。在一位華裔女醫師的診療後(我注意他們使用許多來自台灣的藥物),症狀稍微緩解。
但是一人在外沒有汽車代步,在行走時中仍然無法避免疼痛,只能謹小慎微、慢步緩行。期間,一位當時在倫敦大學讀書時認識的愛爾蘭籍年輕人(我們一直透過臉書保持聯繫),熱忱邀請我到他府上一宿,還親自來到旅店協助步履蹣跚的我搬運行李。目前在高中任教的他與嬌妻已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回想當時我們在學校食堂的交誼,而這段異國友情居然多年後至今仍延續著,彌感珍貴。
在接續的行程中,我更加小心保護我的腳,也換了一雙可以保護腳踝的鞋子,當然回國後立刻前往復健科醫治腳傷。這是一趟帶著腳傷的旅程,也是一場特別的心靈洗禮,我體會到隨時要善待保護自己的身體,我更感念在異國行動不便時為我提供協助的所有人。溫暖的情誼滿滿滋養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