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愛明
我親愛的媽媽在去年十一月走完她的一生。每個人都只有一生,生命也一定有終止之日。但是,我們還是有萬般的不捨。
媽媽因家境清寒,從小失學,但是在長輩的教導下,對於禮義廉恥做人處事應有的道理十分清楚。
一生當中身體力行,給我們子女做了最好的榜樣。
媽媽個性開朗,喜歡跟人交朋友,從不計較小節,因此人緣極好。多年來獲得鄰居們的一致好評,前幾年住在新北市捷運一品時,大家都稱她上海婆婆,因為她有慈母心,對待身邊的人,尤其是晚輩,都視同自己的孩子。
高中時候我讀的是夜校,每天晚上放學,媽媽一定跟著爸爸來車站接我,還輪流幫我揹書包。我是家中唯一曾經出國念書的孩子。在外國那幾年因為無力負擔旅費,不能回來陪伴媽媽,除了思念以外,也感到愧疚。
在一九九六年到二○○○年間,先生在非洲工作,我帶者兩個孩子投奔父母,與媽媽同住了近五年。不但重溫了孩提時代的幸福舊夢,也稍稍減低內心多年來所累積的愧疚。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日子,應該是我結婚後最快樂的時光。
近幾年,媽媽搬進新北市樂陶居,獨自一人生活。雖然有工作人員照顧,也有鄰居作伴,但我還是每天打電話給她。跟媽媽閒話家常,也避免媽媽孤寂無聊。
媽媽生病之後,還是一人獨居,不要我們陪伴,日常生活完全自己打理。我們非常不捨,但是,也必須遵從媽媽的意願。媽媽是心疼我們,寧願自己承受,也不要給我們增加負擔。我們有這麼好的媽媽,真是幸福的孩子。
媽媽往生後,師父建議我們誦念佛經,將功德回向給媽媽。誦著誦著……我突然醒覺,對長輩應及時善盡孝心,陪伴他們,如此生命就不會有太多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