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平(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長)
不久前學測剛落幕,大考中心公布有學生違規使用手機可能遭到扣分或不計分處分,這樣的事件或許不令人驚訝,因為現代人生活幾乎離不開手機,這項科技幾乎填滿了我們的「零碎時間」。從等人、搭車到餐廳上菜的空檔,都可以「滑一下」。在不知不覺中,現代人已經在手機上被「殖民」,在一些場合中雖然和朋友、家人相處,卻各自滑手機,彼此只是孤獨的在一起。
我曾在課堂上詢問學生可以多久完全不使用手機?答案幾乎沒有超過1個月的時間,也有學生坦承頂多幾個小時沒手機就受不了。
有趣的是,近期美國皮尤生活研究中心調查卻發現,有4分之3美國青少年認為沒有攜帶到手機時,他們會感覺到平靜或快樂,這點和過去認為沒手機容易讓人感到焦慮的結果大相逕庭,人們顯然對手機又愛又恨。
手機是一個有趣的科技,透過手機人們比以前更輕易能夠聯繫他人,也更輕易從外部獲得資訊,這樣看來手機是促進人們更緊密連結的一種技術;然而,在很多時候和他人相處時或公眾場合滑手機,我們一下子就又進入自己的手機世界,無視於旁人。從上課、開會到聚餐,都會看到一些各自滑手機的情況,人們看似緊密連結,卻又沉浸各自手機世界中,套一句美國學者雪莉.特寇的說法,我們只是彼此孤獨的在一起。
在手機的世界裡我們被另類殖民,不同企業或軟體以各種理由「邀請」我們在手機中安裝應用程式,形同在數位的世界裡面被攻城掠地,雖然此一說法帶點誇張,但手機上的應用程式,讓許多企業獲取了大批利益是不爭事實;在使用各種社群媒體及瀏覽網頁同時,我們個人資料也被悄悄蒐集、運用。
往好處想,手機確實填補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零碎時間,但也讓過去可以觀賞風景、看幾頁好書、甚至是發呆幻想的時間,都被滑手機「補滿」。人們當然可以辯駁說手機上也有不少有用的資訊,但實證研究顯示,在手機上人們對資訊的專注下降,訊息記住的不多,因為手機隨時都可能會被不同進入的訊息所打斷。
在分類上,手機被視為是一種「移動科技」,我們可以帶著「它」上山下海,也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讓手機伴隨著我們,這也正是為什麼手機的影響力,比起其他技術來說更為廣泛的原因。說實話,我們日常生活中要找出幾個這樣隨時隨地在一起的「朋友」,可能也沒有幾個。
近期日本動漫《葬送的芙莉蓮》受到動漫迷歡迎,在這個有趣的動漫名稱下,是一個講述精靈芙莉蓮在不老不死的千年生命歷程中,不斷送別有限生命的人類老師、朋友和一同患難夥伴的故事。芙莉蓮在故事開頭就有在喪禮中送別老友的情節,她感嘆知道人類生命很短,但沒想到短到在還沒真正認識他們之前,就再也沒機會了。
從手機為什麼會扯到芙莉蓮?因為兩者之間有個共同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如何看待時間、使用時間。當不老不死的精靈芙莉蓮都感嘆時光流逝悄然無聲之時,我們似乎也應該思考下次和家人朋友相處時,或許該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不要讓大家都成了在一起、卻又獨自沉浸於手機世界的孤獨群眾。